买书当然是当当
有时,眼观并不为实。
多年前,列文虎克在磨制镜片的时候,突发奇想地用两片镜片观察自己的牙垢。没想到,他这个无心之举,最后竟然成为轰动一时的伟大发现。
他发现什么了呢?在透镜下,竟然牙垢中居住着一个巨大的“小人国”。。就这样,列文虎克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也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
其实,不管是列文虎克发现细菌,弗莱明发现青霉素,还是哈维的解剖研究,人类前进的步伐,就是人类“视角”变更的步伐。
换个视角,世界大不同。这是条铁律,当然也适用在人身上,所以有人说“看问题的角度影响一个人能力的高度”。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种能力也需要从小培养。好在孩子们天生“脑回路”清奇,看世界的角度经常让人耳目一新:
“冬天的时候,为什么没有蝴蝶、蜜蜂,它们都去哪里了呢?”
“鼹鼠的家跟我们的家一样吗?它们家里有电灯吗?”
“为什么鸟可以飞起来,小狗不能呢?如果小狗有翅膀,它们会不会也飞起来?”
……
我一直觉得,孩子天生就有洞察自然世界的能力,常常能捕捉到“眼睛看不到”的世界,也难怪像德国、英国、日本等很多发达国家都把幼儿和小学的课堂放到了大自然。大自然教会孩子:换个角度看世界!。在大自然中长大的孩子,不管是在行为管理上,还是各项认知能力上,都更胜一筹。
最近看到的一套科普书,看世界的角度就跟我之前看过的很多科普绘本不太一样。说实话,最开始对这套书感兴趣,就是冲着它的“吸金体质”去的,毕竟,拥有20多项国际大奖的书,也并不是很多。不过翻看内容时,真心觉得,很多事情都是有道理的,得了这么多奖,也真的是实至名归。单从这本书的内容选题上,就非常吸引人,比如冬天的虫子去哪儿?羽毛不只是飞行吗?山那边有什么秘密呢?这些可都是全世界孩子心心念念的话题呀。
这套书一共6本,从不同的角度对大自然做了一个主题式的梳理,换一个角度让孩子重新去看大自然,别说小孩,就连我这个大人也看得津津有味,真的是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备。全程阅读完这套书的老母亲,突然想明白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
“活”科学教会我们“兴趣”比“知道”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鸟会飞,是因为它们的身上都有羽毛。不过,它们身上的羽毛真的仅仅是为了飞吗?
如果看到上图的羽毛,你能猜出这些鸟都是哪些鸟吗?为什么这些鸟的羽毛有着千差万别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看《羽毛》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孩子可以认识蓝松鸦、林鸭、三色鹭、红尾鵟、毛腿沙鸭、美洲麻鸭、暗眼灯草鹀、北美红雀、梅花翅鞘鹟、孔雀、岩燕、桃脸牡丹鹦鹉、疣鼻天鹅、蛇鸟、帝企鹅、柳雷鸟、红衣凤头鸟等近20种鸟类,顺便认识它们的羽毛。
为了让小朋友可以更直观生动地了解每种羽毛的用处,作者用了一种比对的手法。就是把每一种羽毛都跟生活中的实际物品做比较,有了参照物,理解起来简单了,而且一下子就过目不忘了。
比如介绍羽毛的缓冲,就用“垫子”做对比。
介绍羽毛可以用来搬运建筑材料,就用“叉车”做对比。
介绍羽毛可以遮挡阳光,就用了“伞”做对比。
基本上,整本书每一处羽毛都用了这样的对比。为了这些生动的讲述,为了让整本书读起来有意思,作者整整用了三年的时间来进行文字的修改。可是他并不满意这些文字,在经过四次修改之后,有一天他才终于找到了灵感,把羽毛跟物体联系起来,这次修改很重要,把羽毛写“活”了!
作为一个科普小白,看完整本书,我觉得这就是一本关于羽毛的“活”科学,突然会有种想去“科普”别人的欲望。科普的意义是什么呢?就是激发“兴趣”啊!
第二件事
打开认知的“盖子”“本质”比“现象”更重要
我们生活其中的环境,既包含大得不能再大的宏观世界,也有小得不能再小的微观世界。但因为认知惰性,我们经常以习惯的方式和眼光看待世界。这套书启发我们拆掉思维里的墙,重新去看待我们熟视无睹的那个世界。
比如《这是我的家》,可以让孩子看到“土壤”之下的土地建筑师、树枝之上的空中建筑师以及深海之中的水中建筑师的伟大杰作。
与人类相比,动物是利用材料的高手,比如蜘蛛自己吐丝、刺鱼分泌黏液、胡蜂可以造纸、河狸利用树枝等等。
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人类一直没有停止对动物的研究,也利用“动物仿生学”在为人类做贡献。年,瑞典的科学家已经成功复制出蜘蛛吐丝的能力,制造出人工蛛丝,这表示着再生医学将指日可待。
除了这本书,像《山那边的秘密》《冬天的虫子去哪儿了》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给孩子看这样的科普书,可以让他们更多地知道“为什么”,这可比“记住多少”更重要。毕竟,“本质”要比“现象”更值得去探究,也更有意义。
第三件事
构建思维的网状结构
“成长性思维”比“固定性思维”更重要
一个孩子永远都周围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可是他们获取的信息却总是支离破碎的。如何让他们把这些知识连起来,形成一张网呢?
《自然剪切板》这本书就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发和提示。
在书中,作者把大自然中的各种动物都比作拼图,而每个拼图就做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你看,大自然的各种动物就这样很自然地被联系在了一起,也很自然地提到了“栖息地”。
在接下来的文字里,一环套一环地讲到了“相互依存”“生态位”“食物链”“伪装”“适应”食物网”“生存机制”“多样性”“驯化”“灭绝”等概念。这些概念可能连大人都理解不了,但是作者就用最浅显的语言非常透彻地讲清楚了。
这样的表达和叙述,让孩子明白:自然是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在这个生态系统里,需要构建一种思维,那就是纵观全局的整体思维。
而这种“纵观全局的思维”,也恰恰是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最大的区别。一个从小具有“成长性思维”的孩子,可以看到的世界更大,视野更宽,这也才是孩子身上的软实力。
绘本的内容是第一位的,但是很多选择绘本的老母亲,肯定更在意两样:第一个就是插图,第二个就是语言风格。
“图”是灵*
多样的艺术表达
看绘本,孩子就是一个“读图”的过程,所以插图的艺术风格,自然是我们选择图书的考量之一。
这套书的艺术风格非常多样。
《山那边的秘密》是充满匠心的
纸艺风格
▼
《自然剪切板》是充满自然风情
图案风格
▼
《冬天的虫子去哪儿了》是写实主义的
油彩风格
▼
《这是我的家》是超现实的
纸艺风格
▼
《羽毛》是淡雅诗意的
水彩风
《小狮子的反抗》是童真稚趣的
彩铅风
每一种画材表现不同主题的故事内容,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受,这对于孩子来说,也是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
“语言”是精气神
最适合孩子的语言形式
看绘本的妈妈都知道,语言非常重要,如果翻译的语言不好,读起来绕口,感觉内容再好,也失去了价值。
《国际大奖科普系列》作为一套吸金体绘本,语言上决定不能输了锐气。我仔细读了几本,发现各种语言形式都有。
《这是我的家》、是优美的诗歌体,非常押韵:
来感受一下:
《小狮子的反抗》是孩子最喜欢的童话:
《羽毛不只是为了飞行》句式相同,不断重复,像“有一些羽毛像毯子一样保暖”、“有一些羽毛像雪橇一样,可以帮助鸟滑行”这样的句子,符合孩子语言学习喜欢简单重复的特点。
《自然剪切板》的文字风格更简练,把最复杂的生物名词,用最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不管是鸟兽虫鱼,还是飞禽走兽,大自然就像一个智慧宝库,等待着我们去发现,而每一个懂得在大自然中拾趣的孩子,也会在大自然中发现更多的奥秘,得到更多,收获更多。
12.12年终狂欢!十万童书,5折封顶!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