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看过戏曲电影《七品芝麻官》吧?也叫《唐知县审诰命》,说的是七品芝麻官唐知县——唐成智斗权贵的故事。最后唐成经过慎密的思维,用智谋把蛮横不可一世的诰命夫人押解进京。
唐成的一句“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成了老百姓追捧的名言,瞬间走红坊间。
(七品芝麻官)
这时有人产生了疑问,历史上真有像电影说的那样,县令敢把诰命夫人抓起来?
假如宰相和将*告老还乡,县官敢管这些人吗?(谁大?)
有一句话叫做艺术高于生活,演戏就是演戏,我没发现历史上有哪个县官斗倒了一品诰命夫人,两者的级别差了十万八千里,即便诰命夫人在县官的管辖内,也轮不到县官审理。
也就是说县官审诰命夫人只能出现在戏曲中。
别说诰命夫人,就连古代的宰相、将*还乡养老,小小的县官也没权力管他们,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宰相、将*是朝中的一品大员,是仅次于皇帝的权贵。
一般情况下,当宰相、将*到了70岁时就应该主动提出告老还乡,按现在的话说就是“退休”,官称“致仕”。
所谓的“致仕”就是臣子将官职还于朝廷,也叫“致事”、“致*”、“休致”。
皇上一般是再三挽留,当臣子的要了解皇上的心思,皇上不是真的想让你留下来,而是给你个面子。
这时你要不断的上书,要求退休。如此三番五次以后,宰相和将*就可以回家养老了。
别看宰相或者将*退休了,他们在朝中还享有许多特权,比如可以领“全俸”或者“半俸”薪水,朝中举行大型的活动,要邀请他们参加,当然前提是皇上对你的恩宠程度。
有的朝代为了鼓励权臣们早点退休,推行保留官职或者升一级官职来刺激,实际就是一个名誉上的虚职。
从以上来看,宰相或者将*虽然退休到了地方,名义上是平民百姓,但是职务要比县官大许多,县官没有资格来管宰相和将*。
二、凡事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候县官也能管这些宰相和将*,这完全取决于皇上或朝廷的喜恶。
众所周知,古代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社会,退休的宰相和将*的荣辱皇上或当朝权臣说了算。
一般情况下,宰相和将*退休后,已经在朝中安排上了自己的后人或者门生,也就是为自己以后生活打下了基础。
古代是人情社会,即便是退休的宰相或者将*犯了罪,地方上也会层层包庇。
即便出现一个“二百五”的七品芝麻官,要想扳倒和治罪宰相和将*,凭县官一己之力是不能实现的,还得要靠皇上或朝中的大臣支持。
即便历史上有一、两次县官扳倒退休宰相和将*的事儿,那都是上面有人支持,否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比如说皇上对退休的宰相和将*进行打击,那么县官就会有恃无恐,就会变本加厉的恶心侮辱这些人。
这时候宰相和将*就会老老实实,其实他们怕的不是县官而是皇上。假如这时宰相和将*犯了罪,那么县官更会理直气壮把他们捉起来。
总而言之,县官能不能管宰相和将*完全取决于“朝廷”的意思,这也是退休的官员为什么经常和朝廷保持联系的原因之一。
三、从历史实际情况来看,县官是不能管宰相或者将*的。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的*师刘伯温,他后来退休回到了青田老家养老,老刘为了防止朱元璋对他的猜疑,不让当地的县官或者豪绅地主到他家聚会或者问安。
也就是说和这些地方官员保持距离,以免让皇上猜疑自己拉帮结派。
从这一点来看,县官是巴结刘伯温,而不是管理刘伯温。
以后更说明问题,朱元璋为了解刘伯温的动态,一年中多次宣他进京汇报。如果县官有管理权,朱元璋直接了解县官不就行了?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虎倒雄风在,倒驴不倒架”,宰相和将*在朝中经营多年,在地方的势力盘根错节,哪一个县官敢惹这样的人呢?
即便这些人退休了,他们在朝中的势力依然存在,这也是皇上对他们不放心的原因之一。
皇帝尚且对宰相、将*忌惮三分,何况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了,朝廷最末端的官员(县令)死磕顶端官员(宰相、将*),也只有在书上和戏曲中出现,讲真县官也不愿意回家做小买卖。
文/秉烛读夏秋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