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说好演员和普通演员之间的差别一眼可见,从声台形表到对人物整体的塑造,二者之间高下立见,但却很少有人提及好演员之间也存在区别。
通常情况是,面对好演员观众会先入为主地以为没问题,但如果两个好演员之间产生横向对比,那么比好演员和普通演员之间的对比更明显、更惨烈——不能适应环境的那位短处会被暴露的一览无余。
事情要从张鲁一、富大龙两位演员说起。前阵子万千瞩目的《大秦赋》终于开播,始皇帝嬴*也千呼万唤始出来,观众摩拳擦掌,以为终于等来了今年最好看的一部古装剧。
无奈几集之后众人并不买单,这不是大家熟悉的“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历史观里没有天下。
承担最多吐槽的还是张鲁一,四十多岁的他居然从嬴*的从十三岁演起,年龄带来的违和感实在是用演技也弥补不了。
观众失望极了,就这???
但仔细一想不对啊,张鲁一是公认的好演员,有业务能力、有代表作、不炒作、不搞幺蛾子,这种不适一定是短暂的。
不少人心想等等吧,等到嬴*亲*的时候应该就好了。忍着忍着,《大秦赋》剧情终于进入到嬴*执掌朝*的时期,但老秦人还在宫斗,全是赵姬和嫪毐的那些事。
对张鲁一的吐槽也从前期年龄的违和感又多了好几个度,嬴*演成了刘备。
整部剧口碑呈断崖式下跌,张鲁一的路人好感度也急剧骤减,陷入舆论的漩涡。
至此,大秦粉们终于忍不住了,纷纷隔空呼唤虽不在江湖,江湖却到处都是他传说的富大龙,赢驷来演他的后人也未尝不可。
好巧不巧,就在大家已经被《大秦赋》伤得七零八落的时候,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请来了富大龙,并且让他饰演嬴*。
啧,这种操作谁看了不直呼一声好家伙呢。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富大龙在《国家宝藏》不足十五分钟的呈现被网友评价才是《大秦帝国》收官之作的正确打开方式。
凭着这段表演,当晚富大龙和他饰演的嬴*准时出现在热搜榜。
为什么是富大龙?不仅因为他是江湖传说,曾塑造过经典的帝王角色,更因为他让《大秦帝国之纵横》的秦惠文王赢驷封神。
另外,大家都是老秦人,赢驷还是嬴*先人,不呼唤他呼唤谁呢?
终极疑问来了,富大龙、张鲁一年龄只相差四岁,都是好演员,甚至两人连状态都是深居简出,但同样演秦朝君王,但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01.明亮霸气老秦人,阴郁瑰魅张鲁一要分析原因就要先明白每部影视作品都有自己的腔调,角色性格、演员风貌都要一脉相承地为这种腔调服务,这是出好作品的基础条件。
张鲁一身形消瘦,整体气质偏阴郁、复杂神秘,还可以细化到更极致的忧、魅、怜等。
他如果要塑造皇帝角色,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会享乐人间、一心沉迷长生不老的皇帝。
他在《妖猫传》里饰演的唐玄宗被评价很出彩,尤其散发击鼓与安禄山对舞的那场戏癫狂不羁,但却处处传达着对安禄山的震慑,很多人过目难忘。
这更多的是因为电影改编自日本魔幻小说,全片风格诡瑰,光怪陆离,张鲁一的个人特质可以被很好的融合进去,也赋予了他更大的发挥空间。
张鲁一此前受好评的角色基本上也都没有偏离这一个人特质,且与整部作品格调相符。
《红色》中的徐天剪着锅盖头,白天是说着“再晚小菜都不水灵了”的菜场会计,晚上是为喜欢的人叫一碗小馄饨的贴心宅男,软萌是大家公认的。
但一离开家遇到事他就变了一副模样,一身绝技,对付日本人也是特有的不显山露水,回到家又变成回了居家好男人。
整部《红色》也是以普通小市民的视角来看战争,剧里还有大量描写了上海的时代风情,这样精致小巧的作品对角色的要求就是大隐隐于市。
再者《麻雀》里的毕忠良同样邪魅与摸不透,《新世界》里的铁林懦弱怕事,圆滑至极,这些角色气质都是向下的、向内的,统统都能在张鲁一的眼睛里找到对应点,他的表现也是有目共睹。
这样的个人特质放在《大秦帝国》里面却是违和的。
古装历史系列剧《大秦帝国》在讲什么?是说战国时代的秦国经变法而由弱转强,东出与六国争霸,进而建立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过程。说是逆天改命也不为过。
剧集的风格深沉宏大,透露着最原始的向上感。回归到这几代君王,不管是赢驷还是嬴*,他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东出争霸荡平六国是*治目标,也可以说是一辈子的精神动力。
刚毅、明亮、血性,这是老秦人的风骨。观众想看到的是具有大开大合、蓬勃生命力的君王。
神秘疏离的张鲁一放在这种剧集去演这种角色未免让观众忽觉怪异,就像让朴树去德云社小剧场说学逗唱一样奇怪。
这也不是他的业务能力有多一言难尽,是演员和角色之间最基本的顺延感都没有被打通,再怎么呈现都看着不对劲。
当一个演员遇到自己没有被发现的局限性,这是再高超的演技也无法掩饰的漏洞,更无法被弥补,除非人生遇到巨大变故改变其自身精神状态,否则基本上不可能被改变。
02.在逃兵马俑富大龙其实单从外形来说富大龙也并不是绝对适配,他有一张娃娃脸,身高也不高,笑起来更是非常憨厚。
这不是非常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秦王给后世留下的印象,不管是赢驷还是嬴*,秦王个人形象已不断被强化为:魁梧高壮、长的得像兵马俑。
即便现在已经还原出秦始皇的长相跟这个有很大出入,反倒更像张鲁一,但这不影响观众看剧时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但好在富大龙的脸没有太瘦,也不干瘪,如今更是多了几分厚重感。通过《国家宝藏》的妆发,单看脸他已然成为了最符合观众想象的嬴*,占了一步先机。
至于最不契合的身高,现代拍摄技术结合现场调度避免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难事。
同时,重要的是比起张鲁一他少了很多锋利突出的个人气质,有谁能说出富大龙的普遍印象是什么吗?他更像水,也没什么稀奇的,但放在什么容器里就能呈现出什么形状。
通常都说演员没有个人特色不占优势,但这反倒是无形中帮了富大龙很大的忙。
没有详实的史料细节告诉观众嬴*是怎么样的,富大龙也没有极致的特点,如此演员可尝试发挥的范围就更广一些,对观众来说对比也不会很直观强烈。
不管是在《大秦帝国之纵横》或是《国家宝藏》里,富大龙的君王胜在演员强大的塑造感,通过大事件对角色A面的主要性格合理推断,以及对角色B面情感的掌控。
跟歌手做唱片一样,A面放主打歌,是给大部分听众听的,但B面才是歌手内心所藏,是唱给懂自己的听众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
(??多年前富大龙在贴吧分享的对赢驷的理解)
对嬴*来说,A面是始皇帝的骄傲风发。即位时秦国实力已是列国最强,作为执*者兼完成大一统伟业的君王,他必须具有广阔包容性、复杂性。
自幼作为质子寄人篱下,种种锉磨下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深沉;十三岁被立为秦王,二十二岁亲*,还要与各方势力抗衡,他又势必城府极深、极会察言观色、极具忍耐力。
B面就是对他作为人的侧写,睥睨天下的背后有高处不胜寒,是如履薄冰和权力在握交替出现的神经质。
权利的接力棒交到嬴*手上时已经走过好几百年,即便秦国完成统一但内部暗流涌动,问题只会越来越多,他还要面对统治也许会被推翻的情况。
毕竟后期始皇帝内心的君权与人性已经不能和平共处,他寻求仙丹,妄图长生不老,权力永固。
开阔又乖戾,真诚且阴鸷,《国家宝藏》中富大龙对嬴*的塑造不单是双面,而是多面的。
简单举例,开场时富大龙斜坐塌上,憧憬着自己和儿时玩伴燕太子丹的见面场景。老训禽师自作主张讨好君主,他低头寻找训禽师的眼神······对不起,王的心思你别猜。
“孤需要你为我指点江山吗?”身体没动,但斜视着训禽师,伴君如伴虎的战战兢兢让人不寒而栗。
一代君王的沉稳之气并不需要刻意展现。
回忆起自己的前半生,是嬴*普通人的那一面。“本以为父慈母爱,谁知父亲死了”,两个短句富大龙展现了憧憬温暖到求而不得的落寞转变。
“母亲——她要情人不要我”,这句传递的情绪很复杂,轻微的摇头里有对赵姬的怨恨也有怀念,还有对残缺人生的自嘲。
富大龙只是红了眼睛但没有落泪,可却给观众搞流泪了。
再总结到朝堂,富大龙台词语气和节奏力度都加快加强,“吕不韦,压制我!亲弟弟,背叛我!”
他藏起了普通人的柔弱,强悍君王属性又出现了。
面对国,“大争之世,列国伐交频频,强则强,弱则亡!”富大龙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秦王的虎狼之气不容置疑。
更别说那不到十秒的时间里,他又呈现的“先征服那弱小的”、“再制服那强大的”、“不强不弱的自会尽在掌握”三种不同的君王状态。
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嬴*会变君王,不知道什么时候他是缺爱的普通男人,这两者之间也没有绝对的分界线,这是君王的深不可测。
03.《大秦赋》嬴*:张鲁一换成富大龙也无济于事网友纷纷惋惜:如果《大秦赋》里演嬴*的是富大龙就好了。假设真是富大龙能力挽狂澜吗?
看现在的《大秦赋》,答案真的不一定。
一部剧的成功绝非依靠某一人之力就能完成,也不要把演员看得如何神通广大,纵然他们如何天赋异禀,个体的力量在整个影视制作流水线中也只能占到十分之一。
再者,历史剧更需要史料和严谨的逻辑支撑,否则特别容易陷入“真实历史和编剧发挥创造”以及对历史观构建的争议。
尤其这段历史离观众最近,越近的历史展现起来则越难,可参考的史料越来越详实。要无限靠近历史又要创新,主创们绝对在戴着镣铐跳舞,一不小心就会被观众找出破绽。
《大秦帝国》系列在观众心中位置无法超越,当故事进行到始皇帝时,权利的流转是不加掩饰的,君臣界限变得模糊······世界观的展现也越来越大。
但现在观众看到的《大秦赋》不具备这样的素质,从选角、剧本角色设置、重心铺陈这部剧都有着非常明显的硬伤。
有消息称该剧共78集,但直到47集嫪毐才下线,嬴*才与赵姬决裂,所谓宫斗这条线才完全结束。
可稍微了解些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赵姬在嬴*的生命中只占很小的篇幅,故事铺陈未免头重脚轻。
这意味着分配给嬴*大有作为的剧情只有一半,后半程这位君王要做的事情也有点太多了吧,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排列、取舍又怎么展开呢?
同时,前半部分的嬴*呈现出的是懵懂被压制的状态,编剧们在他身上加了很多自己的意淫,有往爽剧发展的迹象。
这与始皇帝*治家、谋略家的人物内核真是相符合的吗?
这样的《大秦赋》偏离了它原有的灵*,割断了与前三部的一脉相承,格局变得小了很多,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大一统王朝的说服力不够。
这种情况之下,真的是哪路神仙都没办法救回来了吧。
04.演员拼到最后是文化素养和审美的较量富大龙的好在适合他生存的大环境的衬托下更加亮眼,但归根结底是文化底蕴的支撑。(没有说张鲁一没文化的意思)
张鲁一接受采访时也谈到过这一点,“演员到最后更多的去看你的文化修养和文化素质,这样才可以把一个角色变得厚重”,“大家在基本面上或者表演能力上不会相差太多”,表达的很诚恳。
富大龙平日里酷爱书画、古琴乐器、武术戏曲等杂项。
通晓音律,《我是余欢水》的主题曲是他原创的,戏里弹古琴都是自己亲自来。
还出版过四本诗集,类型包括散文诗歌集、古诗、短句、对联集。
书法一绝,他写的“南无阿弥陀佛”被五台山藏经阁收藏,连电影剧本也可以自己上手。
虽然江湖少见富大龙的踪迹,但他在江湖留下的名号非常响亮。
张鲁一的文化修养也不低,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后有又拿到北大的艺术硕士。
练了11年小提琴,在话剧舞台和电视剧中都均有过演奏。
确实有底蕴,对角色的理解度也会更深,肯定是有能力塑造出一个更好的嬴*。
另外,这两人之间的曝光度还是有细微差别,张鲁一接戏频繁,富大龙并不高产。
也可能是被工作填满的档期让鱼旦对嬴*的塑造停留在他自己所说的技术层面,忽略了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究吧。
两个优秀的演员,本应该都受到褒扬,但遗憾结果却令人诧异。
一个因为精神、气质的不适而陷入各种舆论的纷争;另一个却在不合适能够被弥补上的基础上,发挥演员主观能动性让自己更强。
面对有真实原型、有影响力、有世界观输出的人物,演员接戏时更应该谨慎谨慎再谨慎。先想想自己究竟适不适合角色,再看看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文化素质能不能支撑角色的内里。
金牌经纪人现已入驻今日头条
一点资讯
企鹅媒体
新浪看点
新浪微博
搜狐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