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和巴黎一样,都有着逛不完的博物馆。上一篇聊到了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的建筑作品黑金园(煤厂改造项目)。第二篇来跟大家聊聊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NaturalHistoryMuseum)。一座创建于年的宏伟漂亮的维多利亚式建筑。
来英国三次,一次夏季,一次秋季,一次冬季,相比而言夏秋的季节更适合旅行,晴朗的天气比较多,气候也相对暖和。这次换作慢节奏的方式在伦敦闲逛,大半天儿泡在博物馆里,细细品,慢慢瞧。
上面这张照片里是博物馆前面的一块露天冰场,到了冬天,欧洲许多城市都会在繁华的市区开放露天冰场,冰场面积不大,大家就围着冰场一圈儿一圈儿的转磨。
进入博物馆以后,乘坐扶梯,穿过形似熔岩烧灼的地球的核心,来到位于二层的展厅。
上面这张照片展示的是一套可以抗高温的防护服。在火山附近工作需要穿着特殊的装备,这套服装可以承受高达摄氏度的高温,以抵抗岩浆的灼热温度。
如果走累了,馆内有方便休息的座椅。背景墙上是一条鱼的化石。至于化石形成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鱼死后沉入海底的沉渣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层逐渐积聚并压实,从而在骨架周围形成了岩石模子。骨架逐渐被其他矿物质取代,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化,沉积物被侵蚀,暴露出含有化石的岩石。
背景板上解说的字体虽小,读来却暗藏玄机。标题是“恐龙的晚餐”,能联想到题目跟这条鱼的关系吗?据说是在恐龙的胃内容物中发现了类似于这种鱼的鱼鳞。
博物馆里可供触摸的展品,一颗鲨鱼的牙齿,欧洲很多的博物馆互动性很强,除了用眼睛看,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参观方式,能够带给人更深刻的感触和印象。
很另类的空间设计。
跟这只帝企鹅比起来,火烈鸟还挺矮的。话说大家能分清帝企鹅和王企鹅么?
帝企鹅身高:90-cm;体重可以达到:50kg,世界上最大的企鹅。
王企鹅身高:近1m;体重10+kg,世界上第二大的企鹅。
还是看图说话比较一目了然。网上找了张图,上面这张是帝企鹅。帝企鹅淡*色绒毛的颜色较浅,而且和胸部的绒毛连在一起,没有间断。
网上找的这张是王企鹅的图。王企鹅的绒毛,呈深桔色,并且头部的桔色绒毛与胸部纹路是断开的。帝企鹅、王企鹅,名字相近,体型相近,长相如果不仔细看也很容易混淆。
这只是分布于热带非洲的Shoebill,鲸头鹳。据说它的嘴看着重,实际却很轻。
法属留尼旺岛的渡渡鸟。
已灭绝的Dodo
美洲角雕
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展陈非常丰富,顶棚悬挂的、走廊沿途的、休息座椅背景墙上的,目之所及,挤满了各类大大小小的展品。
爬虫馆
螃蟹自身要生长,但是坚硬的外壳不会变,当螃蟹体型变大,蟹壳无法容纳的时候,螃蟹就会脱去原有的壳,由长出的新壳作为保护层。螃蟹一生可以脱壳十几次。如照片中这样的展览方式,还是挺形象的。
这只塔斯马尼亚大螃蟹,一个钳子大一个钳子小,极其不对称。据说大钳子用来防御或示威,小钳子用来进食,分工明确。
上面那条嘴很长的鳄鱼,叫食鱼鳄、印度鳄,又称恒河鳄,据说全球仅有条,处于灭绝边缘。
仔细看,这条鱼与一般的鱼有什么不同吗?这种鲷鱼的尾鳍是对称的,上下鱼鳍的大小相等。
看了说明,才知道,这种鲼的尾巴上有由背鳍演化而来的尾刺,具有*性。上面拍的这张照片不是很容易看清,网上找了张图(如下图所示),简单明了的指明了*刺在尾巴上的位置。
这条眼睛奇大的鱼,隆重介绍一下。它叫大西洋银鲛。英文名是Rabbitfish,那为什么不叫兔子鱼呢,而且从长相上来看,跟兔子又有什么关系呢?银鲛生活在水下50-米的深度,是一种深海鱼。看过一篇报道,挪威一位名叫Oscar的渔民在捕鱼的时候意外捕到一条银鲛,奇异的长相,吓得他当时差点儿从船上跳下去。他在一条鱼线上放了4个钩子,感觉钓到鱼以后,花了30分钟才把线收回来,也就是从差不多米的深度钓到的银鲛。另外2个鱼钩还钓到了比目鱼。
上面这条鱼是狗鲨,一种小型鲨鱼。世界上有一半的鲨鱼,体形不到1米长。
这种鱼叫walkingfish,步行鱼,会走路的鱼,又名batfish,蝙蝠鱼。因其游泳力差,依靠胸鳍爬行于海底而得名。
一抬头,屋顶悬挂着一只触角巨长的鱿鱼标本。
看文字介绍,照片里这个标本是马的祖先。曾是一种小型森林动物,前足有四个脚趾,后足有三个脚趾。
除了前面提到的可以触摸的鲨鱼牙齿,博物馆里另一种互动的展出方式。屏幕上有8个按钮,任意选择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就可以通过测量参观者的体重,显示屏自动测算并显示出所选动物与参观者体重的倍数关系,从而让人直观的感受到哺乳动物的体量有多么庞大。
看到它,不由得想起。。。
《狮子王》里的彭彭,一只非洲疣猪,疣猪的头部约占体长的1/3,动画形象充分体现出了疣猪的这一比例失衡的特点。
滑动展板,叠加两种河马的头像,以辨别差异。左侧为倭河马,右侧为河马。
两张图叠加以后,注意到眼睛和鼻孔位置的不同了吗?
比之河马,倭河马没有脚蹼,鼻子和耳朵没有瓣膜(能够起到单向阀门的作用的可以开闭的膜状结构),也没有庞大的肺。
板子上的说明,写的是,这些标本的犀牛角是假的,意图是为了防止偷盗贩卖真犀牛角被用作药用。
体型庞大的穿山甲。
看起来跟穿山甲差不多大小的食蚁兽。
看了文字说明,觉得很有趣。副栉龙将它硕大的头冠用作视觉的警告信号,以吓退兽群。
除了视觉上的恐吓作用外。副栉龙还可以通过吹响流通过中空头冠的空气,制造出喇叭一样的警报声。原来这是一种自带乐器的恐龙,太逗了。
能看出这是什么吗?不是象牙,而是三角龙的眉角。
网上找了张图,对比着看,就比较清楚三角龙眉角的位置了。
博物馆内部,古典的建筑风格。中庭悬挂着巨型的动物骨架。
一上午逛下来的感觉就是满眼密集的展品,满眼穿梭的人群。
来张近景特写,感觉有点儿像威斯敏斯特教堂。
逛的累了,走到不远处的VA博物馆前的咖啡馆,喝杯咖啡歇歇脚儿。
如果喜欢我的文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