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六一”儿童节,《人民日报》今天发文表示,当手机越来越多地进入我们的生活场景,也不能不对其带来的问题加以更认真的审视。忙着看手机,你可能错过了孩子的开怀、忽略了孩子的难过,缺席了孩子在点滴中的成长。当目送孩子离开背影的那一刻,你才会发现,这些都是如此珍贵。
放下手机,让我们在一起“六一”前夕,北京东城区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发起这样一个项目:每天回家,记录家长放下手机陪伴孩子的时长。这份记录让很多家长汗颜,与孩子在一起的欢乐时光,竟在不知不觉之间被手机挤占去了那么多。
在“给联合国秘书长写封信”的少年写作比赛上,不少中国孩子表达了这样的内容:我妈妈是“手机控”,回家不理我,就抱着手机看,我妈妈变成手机妈妈了,希望联合国帮着想想办法,把妈妈还给我!
从“时间争夺战”到“母亲争夺战”,或许是时候放下手机,听听孩子们的心声了。
一个孩子
用一幅漫画画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
让他的父母倍感遗憾和内疚
同时也让无数人都沉默了
▼
陪伴是最有效的教育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家长陪伴孩子的有效时间,“及格线”为每周21.2小时。可是中国的城市,有近7成的父母没有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即使父母有了空余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也是刷手机,刷IPAD,有效的陪伴时间更是少的可怜……
陪伴是最有效的教育。波士顿医疗中心的行为儿科专家提醒家长,一边刷手机一边陪孩子的行为,很可能让孩子对正常的交流等失去耐心。发展心理学认为,父母的陪伴能够让孩子更好地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如何有效陪伴最优质陪伴——陪伴孩子阅读所谓“优质陪伴”就是父母放下手机,把孩子拥在怀中,共同读一本书籍,给她讲讲书的大概内容,讨论书中的主人公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不用刻意地去教她认字,只需要阅读的时候,用手指着读到的地方。这样久而久之,她便会认识很多的生字,理解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1.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
2.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3.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使用、玩电子产品之外,还应该拿起书本去阅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
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给儿童讲故事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个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他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给孩子大量的阅读可以显著提高他的听、说、读、写能力。
美国教育提倡——每天给孩子朗读15分钟。说起来容易,坚持下来不容易。但只要几个月的时间,你会发现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鼓励孩子说出读后感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表达之前实际上他经历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达的过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后来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有位爸爸是这样做的:“每次我让孩子看书,他都以功课忙为理由,一律拒读。但我却找到了他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评判是‘语言生动形象’。于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
最轻松陪伴——陪伴孩子看纪录片对孩子来说,好的纪录片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们了解更多世界的奇妙之处。与其自己刷手机,孩子沉迷动画片,不妨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看看这些纪录片,了解自然奥秘、增长人文见识、提高审美情趣。
片单
▼
《帝企鹅日记》是由吕克·雅克执导的一部生态纪录片,以纪实并辅之以旁白的手法,描绘了帝企鹅在南极气候条件极度恶劣的条件下,靠着强大的意志力,为了生存和繁衍而进行的艰苦旅程。
《森林之歌》共11集,每集50分钟。节目论述了森林与人类文明、中华文明的关系,阐述了人、动物、森林和谐共生的关系。
《大唐西游记》讲述了公元年初秋,27岁的僧人玄藏混在一帮逃难的灾民之中离开了家乡,独自闯进危机四伏的戈壁,历经九死一生,终于走出了戈壁。玄藏怀着无限的虔诚,游历个国家,终于来到了印度——这个佛教徒心中的圣殿。就这样,早在多年前,玄藏就徒步丈量了后来的丝绸之路.....
明天就是六一了,不妨就从明天开始试着放下手机,陪孩子看一本书,陪孩子看一部纪录片,孩子最开心的六一礼物不是什么花样百出的玩具而是父母一天真诚的陪伴。
往期精彩内容长按识别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