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开始实行的“独生子女”计划生育*策,到年开放的“单独二胎”*策至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家庭开始能够拥有两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但是,随着孩子养育成本和教育资源成本的不断提升,许多年轻人在养育孩子的选择上更加慎重。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其乐融融的“二孩家庭”;保证孩子成长资源质量的“独生子女家庭”和追求无拘无束二人世界的“丁克家庭”分别代表了现代年轻夫妇多样化的生活理念和人生观。事实上,子代数量的选择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生物学问题,尤其是在鸟类中,雌性亲鸟的窝卵数常常受到环境因素,资源条件和生理限制的层层制约,同时体现了个体在高昂的繁殖投入和自身的生存适合度之间不断权衡。那么,本期“意想不到的动物行为学”就和大家聊聊鸟类是如何在子代数量上是做出抉择的。
捉摸不定的鸟类窝卵数
事实上,不同种类的鸟儿之间窝卵数存在着很大的变异,从独产一枚卵的信天翁、帝企鹅;到产3~4枚卵的环颈鸻、反嘴鹬;再到相对高产(5~10枚)的小雀形目鸟类麻雀,大山雀;以及超级能生产(10枚以上)的雁鸭类鸟类斑嘴鸭、琵嘴鸭等,鸟妈们的生育策略真可谓千差万别。
世界范围内鸟类窝卵数随纬度变化趋势图。颜色由红色到深蓝色,表示窝卵数不断减小
美国鸟类学家WalterJetz(沃特·杰)对世界不同地理纬度范围上的种鸟类窝卵数进行统计发现,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的平均产卵4.5枚,下降到赤道地区平均产卵2枚,鸟类的窝卵数随着纬度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鸟类窝卵数在不同气候区域的变化趋势,体现了其与生活史密切相连的演化历程。那么,鸟类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窝卵数和显著地理差异呢?
从温带到热带:影响鸟类窝卵数因素面面观
生娃绝不是容易的决定,因为每一个父母在诞下小生命的瞬间,就承载了养育他健康成长的全部责任,这由亲缘关系默默拴起的无形纽带,会牵引着整个家庭经历一场场难言的风雨,也收获一个个美好的天明。对于鸟妈鸟爸来说,巢里每个卵中孕育的宝宝,都是它们在繁殖季的全部希望。外界环境条件、领域食物资源、个体身体质量和抚育能力都将牵扯着子代的命运。由此,不同鸟种的窝卵数就在自然选择压力下,渐渐形成各自的演化结果。
鸟类窝卵数的成因十分复杂,鸟类学家也围绕此问题展开过多角度的探讨。但是,窝卵数随着地理纬度降低而减少的趋势引起了鸟类学家的最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