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影工作室承制的纪录电影《喜马拉雅天梯》于10月16日在全国院线上映。这是我国首部纪录珠峰攀登全程的4K超高清极限纪实电影,拍摄制作历时4年,将镜头对准西藏年轻的登山向导,完整记录了珠峰北坡登顶全过程。影片的名字来自于藏民们画在青藏高原岩壁上的白色小梯子,当地人称之为“天梯”,并相信它可以接引世人的灵*通往圣地,而这些珠峰的引路少年们扮演的正是“天梯”的角色。
《喜马拉雅天梯》制片人、清影工作室负责人雷建*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学院派拍纪录片有一些优势,比如更接近客观,主观色彩没有那么浓。另外,有学校的背景,可以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学校也鼓励把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这也给纪录片拍摄比较大的发挥空间。雷建*举例,清影工作室拍的纪录片《飞鱼秀》去年进入院线,票房尽管不到40万元,但由于是学生拍的电影,成本非常低。用《飞鱼秀》试水,给《喜马拉雅天梯》进入影院打下了好的基础,能够对电影发行体系和院线需求有所了解。
雷建*表示,纪录片比一般的商业电影承担了更多的社会功能,“不能把院线当成衡量纪录片的标准,大部分纪录片是没法进入电影院的,想要进入院线,最重要的还是看题材。纪录片的优势核心是纪录,这个时代变化这么快,需要一些影像留存下来,这是用影像书写历史的过程,当中会有作者对社会问题的表达,传播得好也会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例如《喜马拉雅天梯》不仅能让人们了解登山的过程,还可以反思自己在大都市的生活。此外,纪录片想要进入院线,就要达到技术指标,达到院线的标准,让观众在影院有视听上的享受。”《喜马拉雅天梯》总策划、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兼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表示,学校不是职业电影生产者,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有拍纪录片的传统,并在国内和国际上获过一些奖,拍的纪录片偏重人文科学,目的是想纪录变化中的中国。尹鸿透露,拍《喜马拉雅天梯》是了解到登山学校青年的成长过程后,想到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之下,这些藏族孩子有怎样的成长变化?拍完之后发现无论是环境还是过程都有很强的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