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江宁将军祥厚悲叹:数千八旗精锐之士,竟这般被太平军诛杀,全军尽没。祥厚拒不投降,领军与太平军展开巷战,力战身死,系第三位遭太平军斩杀的封疆大吏。
在定都之战中,太平军历经40天,致使名清军覆灭,斩杀了3位封疆大吏以及南京城内近乎全部的文武要员,成功夺取南京,遂与清朝形成隔江对峙之势。
年2月,新年已过,号称达60万之众的太平军沿江而下,开启东征之旅。此时,太平军之中的精锐数量不多,除数千名广西老兵外,主要为6万来自湘南且加入了天地会、矿工等的武装人员,其余皆为家属。
六个月前,太平军于蓑衣渡中伏,南王冯云山捐躯,其进入湖南时兵马未及五千人。半载过后,太平军不仅重振雄风,且拥有了东征江南的实力,反观清军则毫无抵御之能。
太平军展开东征,咸丰皇帝惊惶失措,即刻急令各方兵马进行防堵。两江总督陆建瀛、安徽巡抚蒋文庆统率兵众增援上游,径直迎战太平军。琦善率领北方军团朝南进发,与向荣的追击军团协同作战,从两面夹攻,欲将太平军剿灭于长江中游。
三路清军前来应战,太平军的主帅杨秀清镇定自若、毫不慌乱,林凤祥、李开芳所率陆军战斗力颇强,加之罗大纲的水师协同配合,沿江东进,形成高屋建瓴之态,清军无力抵御。
武昌之战结束,清军患上“恐太症”。陆建瀛率领五千兵马屯驻九江,遭林凤祥正面击垮,旋即仓皇逃窜,连安庆都未踏入。
蒋文庆屯驻于安庆,在获悉陆建瀛逃离之后,便丧失了作战的决心。然而,身为封疆大吏、安徽巡抚的蒋文庆,碍于身份不便出逃,而是宣称自己外出搬请援兵,以此为借口脱身。
蒋文庆终究迟了一步,太平军在夺取九江之后,仅用6天便攻克安庆,并将其斩杀。至此,九江、安庆皆为太平军所得,然而均未分兵驻守,很快便放弃,清军随之入城。
陆建瀛抵达南京,江苏巡抚杨文定企图逃离,蓄意挑起“督抚矛盾”。杨文定佯装刚硬,声称要依托坚固城池与太平军展开决战,而后自己外出搬取救兵,借此脱逃。
陆建瀛洞悉杨文定的心思,知晓其意在使自己“赴死”,遂要求督抚共同留下,二人随即发生争执。杨文定全然不顾,因陆建瀛身为总督,理当留下。
两江总督与江苏巡抚仍在争执不休,林凤祥、李开芳、黄益芸已然杀至,分别屯驻于仪凤门、聚宝门。次日,罗大纲的水军亦抵达,封禁江面,着手攻城。
督抚争执,杨文定借机脱逃,以招募兵员之名奔往镇江,一去不返。江宁将军祥厚亦欲使陆建瀛充当挡箭牌,力主总督应留下统军御敌,而自身则匿于内城(满城)。
江宁将军乃清朝在南方驻防八旗的最高军事长官,其与总督级别相同。然而,当一同领衔向朝廷上奏时,江宁将军之名置于两江总督之前,以此彰显旗人的尊贵地位。
自清军入关起,八旗便驻扎于南京,兵丁达四千余人。若将家属计算在内,南京城中的旗人约有两万之众,其数量在燕京之后,乃是清军掌控江南的核心力量。
在南京城北,八旗、绿营以及团练武装人员共计余人。倘若坚守城池且齐心合力,太平军也难以即刻破城。然而,清军战斗力疲弱,文武要员之间纷争不断,且琦善、向荣袖手旁观,形势对于太平军颇为有利。
在林凤祥、李开芳发起进攻之前,陆建瀛将所有兵马调入城中,采取消极态度应对。于城外与太平军作战且造成一定伤亡的,是自发集结而成的数百名“米工”,他们凭借扁担与太平军拼杀。
这些“米工”战斗力颇强,然而陆建瀛却将好事破坏,不仅未予以支持,更是下令清军开炮袭击正在作战的“米工”,给太平军带来极大便利。
“米工”对清军心怀怨恨,遂抛弃扁担,纷纷归家。正因如此,林凤祥、李开芳能够泰然攻城,挖掘地道,并于仪凤门实施爆破,冲入城中。
太平军攻入城中,祥厚与霍隆武引领八旗兵退至内城,对绿营兵置之不理,两江总督陆建瀛身亡,外城遂为太平军所掌控。
太平军责令旗人归降,并给予其两日以作思量,祥厚予以回绝,八旗妇女亦纷纷登上满城,助力八旗抗敌。黄益芸、吉文元强力进攻,八旗渐感体力难支,内城失陷,数千八旗兵为太平军击毙,祥厚、霍隆武战死。
自武昌东进至攻克南京,太平军前后历时四十余日,行进速度甚为迅疾。此役,清军(含八旗)折损一万五千余人,向荣、琦善未敢参战,否则伤亡将更为惨重。
江宁将军祥厚、副都统霍隆武、提督福珠洪阿等八旗高级官员阵亡身死。安徽巡抚蒋文庆、两江总督陆建瀛、布政司祁宿藻、盐巡道涂文钧、粮道陈克让、知府魏亨逵、同知承恩、通判文荣、知县刘同缨、张行澍等人,或遭击毙,或自缢身亡。
在南京城中,主要的清朝官员近乎皆被太平军清除。此战过后,太平军士气愈发高昂,向荣、琦善两大军团皆不敢挑衅,太平军顺势东征,再度攻克镇江、扬州。
局势颇为有利,杨秀清却因胜利而迷失心智,觉得清军毫无抵抗之力。故而,杨秀清遣偏师北伐,令林凤祥、李开芳率两万兵马北上,致使这支精锐尽失,也对西征产生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