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专家视点天然气度冬的三点思考
TUhjnbcbe - 2020/7/19 12:40:00
北京看白癜风效果最好专科

专家视点:天然气“度冬”的三点思考


前三个季度,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增长13.5%,明显高于9.2%的产量增速。面对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我们应理性看待,并从中吸取促进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有益经验。


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召开了2013年天然气迎峰度冬供应保障协调会,会上指出:今年前三个季度,受多地大范围实施煤改气、油改气及夏季高温时段发电用气大幅增加等因素影响,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增长13.5%,明显高于9.2%的产量增速,供应总体偏紧,乌鲁木齐、北京、石家庄等地首次在消费淡季出现供应紧张状况。会上相关专家还预测:冬季供暖开始后,用气量还会进一步增加,供需矛盾较为突出,高峰时段保供形势严峻。那么,面对今冬明春可能出现的天然气供应紧张情况,我们应如何理性地看待,并从中吸取促进天然气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有益经验?今做如下三点思考。


思考一:从天然气产业链健康发展看,保供不能不计代价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这是不争的事实。据统计,2000年至今,我国天然气消费量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去年达到1475亿立方米,与2000年相比增加5倍有余。


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基于“天然气供应过剩”的预期,出台新版《天然气利用*策》,一改2007年旧版《天然气利用*策》抑制天然气需求的总基调,积极鼓励扩大天然气利用领域和规模。然而,今年天然气需求却呈爆炸式增长,供应呈现全年偏紧的超常情况。


环境治理的紧迫性,是诱发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去年冬天以来,全国持续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天然气作为优质清洁能源,成为治霾的重要手段。受国家*策驱动,各地纷纷推进煤改气、油改气计划,天然气需求迅猛增长。在4月至6月传统消费淡季,以中国石油为例,往年天然气销量增幅约为10%至15%,今年却高达25%,创历史之最。


汹涌的“气化”浪潮,加剧今冬明春天然气保供的严峻形势。在天然气生产企业全力以赴保障供应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供背后的潜在代价是巨大的,包括管运行面临更大安全风险等。另外,就煤制天然气项目而言,国际上目前尚无40亿立方米规模项目的运营经验,目前建成的项目仍处在试运行的前期调试阶段。如果为保供过早加快投产进程,长远来看可能还存在其他未知隐患。


思考二:保供同时亦须做好过剩准备


受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阶段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供应紧张”或者“供应过剩”,都是发展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2004年起,我国天然气产业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并且提早由“供给拉动需求”转变为“需求拉动供给”,迄今尚不足10年。跟欧美已经成熟的天然气产业链相比,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如同正在发育的孩童,时而头长得大些,时而脚长得大些,但慢慢就会长匀称。关键是要理性看待这些问题,在发育过程中认识、把握天然气产业链发育规律。


生活中,我们容易从排队加气的出租车等表象中,识别出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情形。但也必须警惕,当我们全力扩大天然气供应时,如果出现经济波动、需求下滑等不可抗的外力因素,天然气需求可能大面积萎缩,随之而来的天然气供应过剩将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客观分析,今年大幅增长的天然气消费量,并非全部由商业因素培育起来,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因行*力量的强力介入而产生的。比如说,按照大气治理“国十条”要求,2017年京津冀区域城市建成区、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区域要基本完成燃煤锅炉、工业窑炉和自备燃煤电站等的天然气替代改造任务。我们做过预测,到2020年,在不同情境下,我国将需要天然气3500亿至4500亿立方米。目前,由于大气污染治理行动的催化,各地提出的用气需求可能到2017年就会突破3500亿立方米的下限。以北京市为例,2011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燃气发展建设规划》提出:到2015年,北京市天然气年用气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但2013年8月发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修改为:积极争取国家天然气用气指标,到2015年和2017年分别满足本市200亿立方米和240亿立方米的用气需求。


理论上讲,突然放大的需求可能突然收缩,特别是需求是由*策因素突然大幅“催生”的。我国天然气产业链发展历史上,也确实存在由供应紧张迅速转变为供应过剩的案例。2009年夏季,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内蒙古和沿海部分省区市的大量用户放弃使用天然气。由于国家拉动内需的*策效果很快显现,天然气供应过剩问题得以解决。我们有了一些应对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经验,却没有应对天然气“供应过剩”的经历。


思考三: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化解天然气供需失衡矛盾


事实上,近些年我国不断完善相应机制,逐步提高价格在天然气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回顾历次改革,我们能发现共有的规律,即供给不足严重之时,恰是全社会取得广泛共识、推动天然气价改的契机。


而美国天然气产业链的实践经验也表明,灵活的价格机制有利于解决天然气供需失衡矛盾。2008年,虽然发生金融危机,美国经济大面积衰退,但天然气需求并未出现异常波动。这是因为美国气价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调整,当部分用户停止用气时,另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用户自动补上了这些需求缺口。同时,美国也通过推行季节差价等措施,培育自觉的可中断用户和可转换用户,成功抑制天然气供需的季节性波动。


对于我国而言,现在应着力构建全产业链调峰错谷机制。建立差别气价*策,推行天然气季节性差价、峰谷差价、可中断气价和居民用气阶梯气价等差别气价*策。通过建立制度机制,以经济手段为主,辅以法律和行*手段。在加大激励储气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重点激励大量自愿性可转换、可中断用户的形成,形成适应我国情况的调峰能力。


目前,我国一时还难以完全理顺天然气定价机制,因此还必须发挥行*手段在季节调峰中的作用,制订应急预案和明确保供优先次序等,保障冬季采暖期,特别是在极端气象条件下,天然气供应能够平稳顺畅。(作者:刘毅*,为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

1
查看完整版本: 专家视点天然气度冬的三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