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莫言司马南之争最大的痛点是什么
TUhjnbcbe - 2024/4/28 18:11:00

在针对莫言的种种指责中,让我最为不安的是这类诘问:你为什么要写吃煤这种荒唐的情节?为什么要写母亲从胃里呕出豆子喂养孩子这么恶心的情节?为什么要写吃三岁小孩这样血腥的情节?

首先,吃煤,在极端情况下是可能的。年北京房山区两名孟姓矿工被埋井下,曾吃过煤块充饥。饥馑年代,有很多人吃过观音土。据说强烈的空腹感会把人逼疯,明知吃土会加速死亡,还是要吃,大概是想做个饱鬼吧——饥饿感是藏在我们身体里的恶魔,只是我们现在用过量的营养把它喂饱了罢了。一旦饿了三天,它还会出来。(听说“18亿亩耕地红线”政策了吗?)

其次,母亲用呕吐的方法喂养孩子,我没有直接听说,但可以想象。动物界有很多这种喂养方式,帝企鹅就是这样的。理论上是可行的,小说里这样描写当然没问题。

再次,在饥荒岁月,“人吃人”几乎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发生过。我国古代有多处文献记载“人相食”或“易子而食”。

我耐着性子讲上述几点,就是说明在现实生活中,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情节是可能发生的。而莫言写的是小说,即使比这些更离奇、夸张、魔幻,他也有权力去描写。再说一遍,那是小说!!!

很多反对莫言的人陷入了对莫言小说细节的真实性的考据中去了,得出的结论是“细节不真实”,然后批评莫言别有用心,抹黑中国。但他们就没有想过,仅仅年,中国人口比上一年减少万人(党史记载的),可以想象这里有相当部分是饿死的(袁隆平先生就亲眼见到五人饿死)。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饿死率,那也有一百万人啊。稍微动用一点同理心,想想这些人在饿死之前,会经历怎样的无奈、痛苦和挣扎?他们会不会有离奇甚至疯狂的举动?肯定有啊。但是,即使“人相食”这种惨剧,都不能简单地归为人性之恶,而是人被逼到绝路时的应激反应。至于饿死之前吃草根、树皮、观音土等,简直是标配,很多史料有记载。我早年读张炜的小说《古船》,看到吃蚯蚓的情节,现在想起来就反胃。但跟那些靠蚯蚓活命的人相比,我的生理不适算得了什么?

(如果你的理性局限在“我没看到,我凭什么相信?”,那我无话可说。你一个人可以干倒这个世界上99%的文学作品。去吧,好走不送)

这就是我要说的痛点:我们有精力去探讨一篇小说的细节是否真实,却不愿意关心那些骨肉同胞遭受的真实痛苦。谈起小说,头头是道;说起家国情怀,激情豪迈,但谈到具体鲜活的个体生命,她们认为在时代的大潮中,那些是无足轻重的,甚至是必要的牺牲。不关心真实的历史,却关心小说是否符合历史的真实。我觉得这种把小说的真实性凌驾于历史的真实性之上,是一种冷漠之恶。

还有人说当年莫言家里条件其实不错,说她母亲没有受那么多委屈,给我转发了

1
查看完整版本: 莫言司马南之争最大的痛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