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听海侯赛赛一个大洋队员的南极科考经历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有什么征兆 http://pf.39.net/bdfyy/bdfjc/190708/7282164.html

听海-FM

Duang~Duang~Duang~

“听海”闪亮登场!

在音频播放之前,小编先给大家放张图!

大家是否想到中国的一句俗语:

“不到长城非好汉?”

很多小伙伴应该都感受过绵延的万里长城,

那么你有没有感受过位于地球南端、

中国极地科考的坐标——

“长城”呢?

本期的“听海”,

我们将跟随帅气的德育辅导员——侯赛赛,

回顾他在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中的经历~

一起从他的视角中,

看看神秘而美丽的南极吧!

朗读者:侯赛赛

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

——一个大洋队员的小小经历

侯赛赛

4月11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返回位于上海的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我有幸参加本次考察执行度夏任务,自年11月2日至年4月11日,历时天,行程3.1万海里,完成了逆时针环南极航行。

考察船从上海出发,行经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进行补给,穿越“魔*”西风带,抵达中山站约30公里外的冰区,开展冰上卸货任务和固定冰站的海-冰-气联合连续观测,之后沿逆时针环南极航行,抵达南极半岛海域,开展大洋调查作业和长城站卸货任务,之后穿越德雷克海峡,行经智利蓬塔进行补给,之后再次穿越德雷克海峡,进入罗斯海开展海洋地质调查作业和大洋调查作业,并在难言岛开展新站选址任务,之后继续沿逆时针环南极航行,回到中山站开展第二阶段卸货任务,并在普里兹湾海域开展潜标的回收布放和大洋调查作业,之后再次穿越“魔*”西风带,行经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进行补给,之后返回上海港。

出航没多久,船上开始出现光头了,光头在船上属于高配,也是一道风景线。据说有一年,大洋队全队都理了光头,包括几个女生在内。参加极地考察理光头算是一个传统,早前的考察队由于条件的限制,很难有水洗头,大家普遍喜欢理光头;现在出海,船上的基本生活用水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理光头,因为此时难得的与世隔绝,是寻找另一个自己的绝佳机会。

年11月28日,“雪龙”船已经进入冰区,也已经开启了极昼模式。深夜零点左右,能够看到天空中的晚霞,或者称之为朝霞吧。刚好这个凌晨该我值班,做海冰走航目测,第一次见到了浮冰上面的企鹅,有帝企鹅和小小的阿德雷企鹅。在南极,很少有船航行,企鹅们是充满好奇的小*,一个个都站在冰上看我们的船。然而企鹅还是胆小*,“雪龙”破冰航行的声响也会让距离较近的企鹅们争相逃跑,在冰上挤作一团,一个撞倒另一个,顾不得爬起来就只能依靠肚皮慌张的滑向远方。12月6日,我正在冰站上使用探底雷达探测海冰,来了一群视察工作的企鹅,摇摇摆摆的走到我们的作业区了解我们的仪器和工作。

12月8日深夜,从驾驶台用望远镜发现,冰站绞车出现故障,紧急赶往作业区查看故障原因,检修到凌晨2点。好在天边垂着不会落山的太阳把整个冰上和“雪龙”船映成了惊艳的金*色。

12月10日,风雪来袭,紧急撤站。紧张压抑的气氛下,召集大洋队能够干活的汉子全部下冰协助海大撤站。顶着可见度只有几十米的风雪,队员们在“雪龙”船动车前半小时完成撤离。

要是说到南极的阳光有多强,我只能说,拿出德辅工作证短暂的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发现原本蓝色的工作证变成了紫色;作业期间全身武装只敢漏出鼻子呼吸的我,已经成了不可描述的样子。

12月20日晚-21日早,出现了这个航次被认为最美的夕阳和朝霞,因为是极昼,夕阳和朝霞是无缝衔接的,映得平静的海面和薄薄的海冰就如同油面一般纵享丝滑,天空、大海和冰山映成了一副梦幻般的绝美画面。这次的美景持续了近八个小时,吸引了满船的人到甲板上赏景。

年1月11日早上六点,在南极半岛海域下放CTD,“雪龙”船漂航速度近4节,最大风速25m/s,条件极其恶劣,形势极其严峻,好在最终在凝重、紧张又压抑的氛围下将仪器安全收回。

1月31日,在罗斯海鲸湾水域,“雪龙”号抵达南纬78度41.分,刷新了全球科考船舶向南航行纬度最高纪录,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这里,我们开展了海洋学多学科综合调查,获得了宝贵的数据。

2月24日下午,在强烈的下降风影响下,无法下放小艇协助回收潜标,大洋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对冰架前缘一套潜标的回收,获得了长达两年的极其宝贵的数据。

3月2日,南极早已进入了冬天,在晴朗的黑夜里,我们迎来了炫美的极光。极光的变化非常快,就像行云流水,还有各种绚丽的色彩。我只记得当时大家的欢呼,却不知该怎么描述。后半程见到极光的时候,也就预示着我们快要回家了,在海上漂泊了四个多月的我们,确实也都想家了,终于,离家的“距离”还有一个月。

4月2日,“雪龙”船穿越赤道,从南半球回到了北半球,我们以扔漂流瓶作为回家的庆祝。家,我们终于回来了!

年5月21日

写于极地海洋过程与全球海洋变化重点实验室北极实时观测中心

作者

侯赛赛,海洋与大气学院,15级硕士,物理海洋学专业,第13届研究生德育辅导员,随雪龙船参加度夏任务,全程参与本次考察任务。

背景

年11月2日,中国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出发、远征南极,实施“一船四站”环南极航行计划,进行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此行中,考察队将抵达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长城站,执行南极考察任务,年4月11日返回上海。

本次考察,共有80余家单位的名考察队员组成。海大共有7人参加,分别是法*学院的刘惠荣教授、医药学院的朱天骄教授、海洋生命学院的邵红兵老师、海洋与大气学院的博士后孙永明、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级博士研究生韩红宾、海洋生命学院的级硕士研究生王璐和海洋与大气学院级硕士研究生侯赛赛。

其中刘惠荣教授、韩红宾和王璐三人乘飞机直飞长城站参加度夏任务,朱天骄教授、邵红兵老师和孙永明老师随船参加第一航段考察任务,侯赛赛全程随船参加考察任务。

朗读者

跟着本期“朗读者”的镜头,一起看南极~

中国海洋大学师生在长城站会师

德芙与家的距离

布放探空气球时写德辅标语:

有情有义有梦想,

有你有我有德辅。

雪龙号

冰上作业时,

德芙工作证与中国海洋大学的合影

夕阳。当日这种状态大概维持了8个小时,因为是极昼,大概从晚八点到凌晨四点,当天轮到我值班,一直看着美景的终结。

你好

南极

海冰冰山

大家齐力钻取冰洞

往冰洞中放ADCP

(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

侯赛赛开展探底雷达测冰工作

往冰洞中放RBR-CTD

(温盐深仪)

Hello

penguins!

一队企鹅帝企鹅

小编说

没有采访学长之前,我和大家的感觉一样,南极于我们来说,是停留在书本上的未知,企鹅、冰山、极光……这些词都神秘而浪漫。听过学长讲了此次南极科考的经历后,才发现要探寻这些,是多么的不容易。南极的紫外线特别强烈,稍不注意就会晒伤,没有网络的生活对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个挑战,最难捱的,大概就是在外的艰辛和对家的想念吧,如果换作是我,我可能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坚持下来。他们能够克服种种困难,潜心投身于科研工作,顺利完成各项科研任务,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就像学长在文中说的,“难得的与世隔绝,是寻找另一个自己的绝佳机会。”天,他们用青春在地球的南端留下了绚丽的印记!

海盐

这一期的“听海”,是海大年轻的“极地人”给大家带来的礼物,小伙伴们在享受这份特殊的礼物时,也为投身科研、为国奉献的他们点个赞吧!

下期见!

文案/海盐

编辑/海蛎子海盐

审核/海鹬海小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