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继上月下调世茂集团(.HK)评级后,再将集团长期发行人信贷评级由「BB+」降至「B+」,并将其优先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由「BB」下调至「B」,维持负面展望。
报告指出,由于监管环境日渐收紧,加上中国房地产持续受压、市场或对集团信心减弱,导致其境内外资本市场的再融资渠道受限,集团获取资金的能力或持续偏弱。标普预料,世茂未来两年杠杆率将由年预估的3.8至4倍,恶化至4.5至5倍,而2至3年间,料集团销售将会进一步受压,令现金流入不足。
其它评级机构主体信用评级保持在AAA:
穆迪2月7日下调:
惠誉2月7日下调:
图片来源:财汇历史发文
本号曾在今年6月22日发文《世茂股份“资金抽逃”大案,财报充斥可疑信号》文后附原文。世茂股份财报辨伪信号极高异常,主要体现在预付土地款资金交叉应收账款、存货、现金流异常,疑似明股实债等异常资金运作,曾被法院查明资金抽逃大案。
庞大关联交错的世茂帝国
许荣茂控股的世茂帝国有多达多家子公司,其中许多来自于收购,包括近年接盘许多陷入危机的房企,如泰禾、万通地产、广州粤泰集团、明发集团、福晟集团等等。除此外,9家非银金融子公司格外惹眼,老风控都知道,货币宽松时,许多本来经营不错的企业参与民间放贷,一旦遇到融资环境收紧,就瞬间躺平,尤其当资金来源于外部借款,死得更快。
世茂集团图谱
图片来源:财汇
发债子公司大量借款及明股实债融资世茂股份集团旗下有7家发债企业,除A股上市公司世茂股份外,有三家非金融子公司曾对外公开财报,从财报上看大量资金通过这些壳被转移或占用,详见下图:
、世茂集团
自年开始辨伪分“极高风险”预警,有巨额资金外流信号,可能股东占资和明股实债都存在,预警信号每年加速增强,直至0年半年报,之后未再公开披露财报。预付土地款资金交叉应收账款、存货、现金流异常,疑似明股实债等异常资金运作,对外投资等多科目反映利益输送信号。
世茂集团财报上仅借款就超过亿。
2、上海世茂国际广场有限公司
自有公开财报记录,就是对外借款的壳,巨额融资流入的资金被股东转移占用。
3、世茂股份-A股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相对收敛些,十年前造假、资金占用信号严重,后来慢慢好转,年-0年辨伪分预警,主要体现在-0年预付土地款资金交叉应收账款、存货、现金流异常,疑似明股实债等异常资金运作。
4、上海世茂建设有限公司
历史上曾被占用资金,之后渐渐好转,目前尚正常,不知以后会不会受集团拖累。目前债券存量规模37.34亿元。
非银金融子公司的风险
年末,世茂出资万美元,设立了重庆市两江新区寰润小额贷款公司,其业务除了传统的抵押贷之外,更多在于无抵押的互联网消费贷、场景消费贷以及小额信用贷,它还是地产行业首家互联网小贷公司。寰润小贷,存在83条自身风险信息,28条诉讼信息,案由几乎全部为借贷纠纷,可见不良坏账程度严重。
此外其余8家保理、融资租赁公司,公开资料未能查到业务活动和员工记录,疑似空壳公司,那么这些带有金融牌照的公司在世茂帝国的资金运作上起了什么作用呢?这恐怕不是吃瓜群众仅从公开资料信息能了解的了。
大肆并购消化不良
年,世茂开始大肆并购,在许世坛看来,公开市场的拿地渠道成本较高,更倾向于通过收并购的模式去扩充规模。
仅年,世茂就斥巨资近亿收并购粤泰、明发等0多个房地产项目。
一时之间,世茂也被贴上了“新晋并购王”的标签。当多数房企紧衣缩食过冬时,融创、世茂等公司反而“逆风飞翔”。
但收并购项目的特点就是在于风险与收益对等,这些项目中也不乏烫手山芋。
先是年,明发集团被审计师揭露公司存在财务造假问题,其股票被停牌3年之久,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
再是年,广州本土地产商粤泰股份,接连被爆出债务违约,公司及下属公司银行账户被冻结、资产被查封,多个项目涉及诉讼;
最后在于年行业瞩目的世茂-福晟并购案也接连爆出进展不顺,世茂萌生退意的说法。
显然,大肆收购的模式是存在后遗症的,世茂还需要更长时间的消化周期。
结束语
几年前风光无限的各路系资本大佬、地产大佬们,有的摔死、有的醉死、有的猝死,不死的绝大多数也负债累累、压力山大,所谓看尽人间繁华,终了啥也带不走。世人都想做英雄,英雄啥都想战胜,唯独败给自己。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满眼满脑子都是功名利禄的世俗人,失本失心性,尽在自然中!
近来由于抄袭素镜模型产品及发现描述的公司(包括一些知名公司)越来越多,因此素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