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ldquo从现实到超现实rdquo [复制链接]

1#
“从现实到超现实”

——记冯晏诗歌创作朗诵交流会

诗人冯晏简介

冯晏,当代诗人,8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并在国内外发表作品。出版诗集《镜像》《碰到物体上的光》《看不见的真》《意念蝴蝶》等十余部。诗歌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日语、俄语等多国语言。多年来已深入世界数十个国家旅行、演讲、交流和写作。

中国当代著名诗人冯晏应零零诗社的邀请,

通过线上会议与大家讨论诗歌内核,

带领大家发现诗歌中的“现实”和“超现实”,

理解现代诗歌的先锋性表达。

凛冬已过,万物回春。新诗深埋于意象之土壤,经过百年的蛰潜和历练,终于突破了语言的重重沙砾,于新世纪的阳光中欣欣向荣地生长,焕发着无限生机与可能。零零诗社的同学们也在过去一年的沉淀中不断拓宽着自己的诗歌视野,已经全面准备好探索新的诗艺疆域。北京时间年3月27日,零零诗社特邀我国著名诗人冯晏老师进行诗歌研讨交流会。受疫情影响,交流会采用线上会议的形式,并向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如全球华语诗人、诗歌爱好者等开放直播。当日19时30分,“从现实到超现实”冯晏诗歌创作朗诵交流会正式开始。小诗人们针对冯晏老师的作品展开全方位的细致分析,就诗艺、诗观上的诸多重要问题与冯晏老师进行了深度交流。会议现场气氛热烈,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横跨欧、亚、美三个大洲,除了直播间的观众,会议室共有50余人在线互动交流。零零诗社成员独到、深入的文本解读得到了冯晏老师由衷的认可和高度赞誉。而冯晏老师作为语言实验的先驱者,分享了许多宝贵的创作经验,为社员们展示了一种能够“刺穿冰层抵达水”的敏锐语感,用犹如“碰到物体上的光”一般的先锋性语言之光照亮一道游弋于现实与超现实之间的路径,给小诗人们以巨大的启示和创作新路的展望。

本次交流会共有五个板块,分别对应五个主题:历史素材写作、旅行与视野、新智性写作、神秘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每个主题各选用了1-2首典型作品。每个版块由1名同学总起讨论,1名同学朗诵诗歌,1名同学就朗诵作品进行诗评。会议开始,主持人周雨辰和零零诗社创始人洪瑜沁老师分别以青年诗人和教育者的身份,向冯晏老师致以诚挚的欢迎。随后转入正题,开展五个板块的探讨研习和交流。

第一个板块“历史素材写作”,选用作品为《新圣女公墓》和《阿赫玛托娃的厨房》。由薛颖珊同学代吕周航同学总起讨论,*楚文同学朗诵《阿赫玛托娃的厨房》,谷雨鸿同学进行诗评。

姓名:

吕周航

简介:

男,出生于年。现就读于吉林大学。作品散见于《星星》《青年诗歌年鉴》等,曾获首届公木诗歌奖。零零诗社成员。

内容:

总起讨论

历史素材的运用和与诗意的融合

在诗歌写作的过程中,历史素材的处理往往是艰难的。当一大块连续的素材摆在案上,如何处理,精妙地取得所需并与自己的叙述脉络产生联结即是棘手的问题。

对历史素材的运用中,冯晏老师在《梦见苏轼》一诗中,通过对苏轼生平与文本的巧妙拆解与身处环境的融合,突出主体并使自身退出叙述环境,使读者产生共情,获得更好的诗歌阅读体验。尤其是对诗文的把握,在其中穿插的“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身”出自《狱中寄子由》,苏轼当时的夜雨环境,与前文祷告的云,句后的气流与静电互为呼应。而“进入南宋,环视,发声是困难的”一句更加讳莫如深。李清照在《词论》中评苏轼之作为“句读不葺之诗”,即在苏轼之前的诗重音律,而苏轼这块“飞来石”把词的重心拉到了内容之上,暗合深意。结尾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则把思绪从第二天的清晨拉回昨夜之梦,拉回潜入身体的幽深旋律中去。

在《阿赫玛托娃的厨房》一诗中,我们能看到一位伟大的女诗人在厨房里的封锁与压抑,同时又传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惯常的意向,厨房,烟灰缸,逃亡的木头,煎蛋器,老式炉灶等等,他们仿佛被注入了大量的铅因此沉入时代到诗人巨大的黑影中去。但你在时间上死去,词语下活着,仍有星光从窗口探来,此处星光的投射使人联想起阿姆斯特罗姆的“灵*的银河”,但果戈里暗示着人类宿命般的逃离,阿赫玛托娃则仿佛静耐的坚守,室外的长队置身风雪的收纳盒,室内的诗人则继续书写,此刻已有静水倒映,明月重生,仿佛阿赫玛托娃的灵*重踱在这厨房。泛观,是生活的黑暗和压迫,精测,是对自由的崇敬和往而趋之。《阿赫玛托娃的厨房》是一门行走的艺术。时间与空间的不断变幻,丰富的意向间理性的对峙,极富抓取力的动词与精密且极具关联性的比喻组成了想象的闭环空间——空间内的时针依律转动,你行走在唯一的道路上,感官则是你手持的平衡棒。

《新圣女公墓》中的历史素材更加不胜枚举,契科夫、阿姆斯特罗姆、契柯夫、果戈理,以及保卫并激励俄罗斯的英雄,所谓逝者如石林,在空间站立、低语无形无声。在此诗中,我更感到好奇的是历史素材之后的情思。其中“放弃肉体,一根鱼刺就是你要的词”句里,在我的理解上是“词语像一根鱼刺刺入你的身体才能唤醒你”,鱼刺是一个转折,从前文意念的无限放大中脱落出来,再次回到诗歌本身的叙述脉络。“自由就是放下更多,除了基因”,基因即是生命存在的锚点,死亡带来的自由即是平静,仅仅保有自己所认定的追寻。承接上文对死者安息时的遐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另一次精妙的引用,点出时间不断流淌从而完成巧妙的过渡。在后两节,“或许,明天即将淋湿你的一场雨正在这儿产生”,织就了一个破碎的时间背景,时间已然不可靠,空间也在想象中闪躲挪腾,此刻能依靠的仅仅意识而已。“你只需要感知”,塑造了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怅然情绪,极好地引导读者依着诗人情绪的律吕共赴新圣女公墓的思考之中。

海德格尔说过: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从历史素材写作的角度,我的感受则是:诗人的语言在说历史,而诗人的语言也在说诗人。这其中最美妙的部分就是其中的叠影,从苏轼到阿赫玛托娃,再到新圣女公墓,诗人的语言保存着冷静与低沉,极少的主观思维的参与于读者而言是无声的引导,是让你把手探入电子云——保持思维的自由度并一步一步抵达历史的核心。

姓名:

*楚雯

简介:

女,出生于年,现就读于美国福特汉姆大学美术史系。作品散见于《绿风》诗刊、《零零诗选》等。现任零零诗社秘书长。

内容:

诗歌朗读

冯晏原诗

《阿赫玛托娃的厨房》

你故居的墙壁,列宁格勒

应该倒挂,向你致歉

阳光与记忆,在此仿佛仇人

厨房,犹如一枚书签夹在暗处

炉子上,油渍略有幸存

米香已散尽,器皿早已失音

指纹和唇印——你的真影像

已进入墙体——豆绿色涂料内部

静水倒映明月——你的新空间

木门左侧,一枚*色铜盘

面向西方,磨损之光犹如落日

铁锅上几道划痕,问号黏着

《安*曲》中,每个字都有沦陷

涅瓦河,深渊,以及面包

一只磨砂陶碗,裂纹蔓延

血液浸入陶土,你亲近过的

器皿,都与安逸相背

地板,你的沙漠骆驼,一度

驮着粮仓和五音,留恋日子

煎蛋器,三枚月亮陷入黑色铁盘

早餐,两个兰花瓷碟

在木柜上展翅,其中一个

是儿子所用吗?时间磨黑了

柜面,露出逃亡的木头

烟灰缸、盐罐、捣蒜棒

——这些伤心勇士,蹲在原处

何时能改变,犯错的监狱

关押着那些对的人,痛的心

那个老式炉灶,沉寂着

身穿白色瓷砖,黑色铁门

锁住了火焰,犹如生活

压沉了你的一首诗、一个词

你在时间上死去,词语下活着

每晚,星光从窗口探进厨房

几件餐具底部的黑点

掩盖着一些事。你何止不快

墓碑伫立在监狱旁

曾经排队小时探望的人

已被处决。你继续着排队

风霜雪雨中,你还想探望谁?

姓名:

谷雨鸿

简介:

男,出生于年,现就读于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作品散见于《诗刊》《绿风》诗刊等。第二届“零零国际诗歌奖”优秀奖获得者。零零诗社名誉社长。

内容:

诗歌赏析

厨房中的女诗人

——《阿赫玛托娃的厨房》赏析

阿赫玛托娃的厨房一诗主题十分鲜明,描写极为细腻却有力。首先,我将通过阿赫玛托娃这一人物背景的介绍,使人更直观地理解诗人想传达的主旨和思想。

年6月11日,阿赫玛托娃出生在敖德萨近郊,年在俄罗斯出版第一本诗集《*昏》,引起了诗坛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