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倏忽之间,一年又到尾声了,虽然自己的步伐总是慢慢腾腾,而且越来越慢,但是时间从不等待,这一年总归还是要过去了。站在这一年的终点回首,就像是站在迷雾的这头看那头,大有“雾迷津渡,月失楼台,望断桃源无寻处”的感觉。这一年,充满了规律和变化、直线和反转、期待和失望、有序和无序。站在四十不惑的人生路口前,面对人生突然提出的各种复杂问题,茫然四顾、忐忑无着,不能任意妄为、更没有标准答案,只好在黑暗中慢慢摸索,希望找出一条不那么难行的路,黎明之前最黑的黑夜,恐怕说的就是现在。也曾经质疑人生的选择和价值,想要抗争甚至逃离。也曾经试图看穿、挣扎、调整、释怀、接纳,但反反复复似乎也总不是很成功,反而让大网中鱼、巨笼中鸟的感觉愈发强烈,人生看上去似乎没有边界,但又处处都是无形的橡皮墙,即挣不脱,更逃不开,撞上去也是不声不响,但我自己却清楚的知道,围城无处不在。在你安分守己的时候,它遁去无影,当你内心躁动不安时,它赫然眼前。挣之愈频、缚之愈紧。我不知道,这个边界,到底是上帝妙手为之,还是我自己一步步建成。好在,我还有书这个老朋友、好朋友。心中再多的疑惑、不甘、遗憾、纠结,只要坐到了书桌前,捧起一本书,就可以安安静静待很久,可以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以看淡看轻因而与世无争。虽然书本并不能解决我的人生问题,但是却用陪伴的方式,填补了太多的空白,屏蔽了太多的嘈杂,安慰了太多的情绪。这一年的读书历程,还是一如既往的毫无章法和路径,心之所向处,读书成了为数不多可以任性的事情,信手拈来成了家常便饭,法律、历史、心理、哲学,无所不读,捡到哪本算哪本,对读书这件事,少了功利心,便多了许多欢喜心,沉浸其中所以乐此不疲。盘点这一年的书,林林总总、杂七杂八,也快百本了。其中,有一些看不懂而硬着头皮看完的,也有一些随手拎起却大感相见恨晚的。回头一看,许多看过的书,看完了的时候,也忘完了,有没有化为精血不知道,但我清楚记得,在阅读的过程中,我的每一份心情,这就已经很好了。遇见就是缘分,陪伴就是幸福。按照惯例,还是从个人口味出发,罗列几本好看的(也可能是难看但值得看的)。1、历史类上半年以一套《企鹅欧洲史》又通读了一遍欧洲史,下半年则主要回归中国史。计划了近两年的《史记》总算作业完成,被热炒的《大秦帝国》也用了大约两个月的时间读完,之后,又零零碎碎读了一些单本。我常常在想,既然历史的细节往往已经淹没在时间的洪流中无法辨认,那么我们能从中获得些什么?我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并确定自己的位置,以便对当下和未来有一个较为清醒的把握,对自己的边界和能力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知;在历史周期周而复始而人类社会进退失据的今天,清醒认识人类的盲目自大和无能为力,时刻保持一份谦卑自省和通透达观;在时移势易的今天,面对与古人可能相差并不是很大的终极关怀,选择一条让自己心安的道路。以上种种,是我们作为历史的旁观者,可以在观察历史中得到的启发。除了半年时候推荐过的《企鹅欧洲史》、《穿越非洲两百年》外,再推荐三本书:《万古江河》这是一本中国通史,从公元前16世纪到建国前,时间跨度不可谓不大,但作为通史,这是基本的要求。通观全书,我觉得有几个与其他通史不太相同的特点:一是作为先后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许老非常善于在全球文明背景下审视中华文明,非常注重通过中西方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的比较:比如中国古代文明与两河文明,再比如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唐帝国与伊斯兰帝国,从而更加准确地把握历史脉络;二是不拘泥于以朝代、行*区划等分割历史时代和历史事件,更注重在朝代之间的更替嬗变中寻找延续与传承的因子,在不同文明地域的强弱消长之中把握历史文化的整体走向和流变,前者如秦与汉、隋与唐以及两晋南北朝,后者如匈奴、蒙元之于欧洲世界;三是既注重从社会经济、宗教信仰、科学发展、文学艺术、市井生活等社会不同侧面呈现历史细节,又注重从*治制度、文化基因等深层逻辑解释历史现象,让人在来回对比对照之中难以释卷。《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对犹太历史和犹太民族我一直是尊敬的,作为宗教和世俗两个世界都历史悠久,并且经历如此多磨难而始终屹立不倒的民族,它也值得这份尊敬。所以每次遇到这个主题的书,总忍不住要打量一下,这本本土作家戈迪斯写的以色列史同样没有放过,当然结果也没有让我失望。犹太民族从几千年的厚重历史中走来,历经罗马帝国、巴比伦、埃及等诸多帝国奴役而信念不灭,历经几乎遍布全球的种族屠杀和英法俄奥等诸多列强的利益撕扯而始终不倒,硬生生在强敌环伺的中东为自己争得一片国土,并迅速发展逐渐站稳脚跟,这个民族的坚韧实在令人折服。这本书从回顾古犹太民族的辛酸历程出发,逐个讨论了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建国努力、以色列人在夹缝中纵横捭阖谋求独立的建国历程、以色列人与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愈演愈烈的冲突,以及国内不同来源不同派别犹太人的分歧纠葛等话题,从不同侧面展示了一个更加真实的以色列国。按照书中引用的法国学者勒南的说法,民族是灵*和精神的原则,其成分是过去和现在的两样密不可分之物,一是共同拥有一份丰厚的记忆遗产,一是当前一致的即生活在一起的欲望,一种把未经割舍接受来的重要传统长久保存的意愿。以色列的存在,正因如此。《巴格达——和平之城、血腥之城》从公元前年由阿拔斯王朝第二任哈里发曼苏尔建都起,巴格达这座城市已经在地球上屹立近年,作为伊斯兰世界的文化名城,巴格达在阿拔斯王朝的统治下,经历了作为享誉世界的学术中心的全盛时期,迷人的伊斯兰文明吸引了来自全世界的学者和艺术家。它也是哈里发哈伦拉希德的都城,《一千零一夜》描写了许多关于这位哈里发和这座城市的故事。但同时,和其他世界名城一样,巴格达的历史上,也经受了多次战争的蹂躏和摧残,蒙古帖木儿和旭烈兀*的两次洗劫,而后在土耳其人和波斯人之间反复易手,之后置于奥斯曼帝国的长期统治之下,奥斯曼帝国瓦解后又被英国人代管,在一次次*权嬗变中,巴格达经历了太多战火蹂躏,这座城市也开始逐渐没落。直到年,英国人扶植费萨尔一世国王当*,伊拉克立国,英国人带来的西方文明开创了伊拉克近代历史上最为世俗化的*金时代,但也深深刺痛了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和本土*治势力的神经,在卡西姆少将煽动民意发动*变推翻费萨尔之后,伊拉克的*治舞台继而被萨达姆及其复兴*攫取,由此将伊拉克拉回了伊斯兰主义的发展道路。战争狂人萨达姆在国内建立绝对权威,对外大肆开战,利用手握的大量石油储备,先后发动两伊战争、科威特战争,终于惹恼了西方国家,独裁统治在美*的隆隆坦克声中灰飞烟灭,在驻伊美*与本地极端势力,什叶派、逊尼派与库尔德人,ISIS,以及土耳其、沙特、伊朗等周边国家错综复杂的利益拉扯下,伊拉克国将不国,而巴格达也遍地废墟。高山为谷、深谷为陵,在拉长的时间线上,一座文明古城曾经的辉煌与没落,也不过是世界的小小注脚。此外值得推荐的历史类书籍还有:《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仁宇)。2、诗词类《迦陵讲演集》上半年读了叶嘉莹老先生的《唐宋词十七讲》,读完酣畅淋漓、大呼过瘾,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又读完了《人间词话七讲》、《迦陵说词讲稿》和《北宋名家词选讲》,真是每一本都不让人失望。以上几本书都出自同一套《迦陵讲演集》,是北大出版社收集整理叶先生在各地讲演的录音结集出版的,全套共七本,还包括了《唐五代名家词讲选》、《南宋名家词讲选》、《词之美感特质的形成与演进》。叶老的讲演没有过分的渲染,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高深的宏论,但对每一首词的讲解、对每一个词人的剖析,都是娓娓道来又独辟蹊径,在常年研究各个大家的学术积淀和中西方对照的文化背景下,先生的讲演既能够对词的每一个幽微之处充分体察,又能深刻把握整首词的语境并充分感发,还能对各派词人有一种总体上的通观和透视,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理解,没有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断难达到这样的境地。叶先生虽已故去,但留下的精神盛宴,会一直浸润国人的心脾。正如先生所说,以无生之觉悟做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境过乐观之生活,这是先生的胸襟,也是令人心向往之的生命状态。此外值得推荐的诗词类书籍还有:《千秋一寸心》(周汝昌)。3、哲学类《哲学导论》前一阵子,网上有一个上课烟不离手的大学教授的视频被热传,一时间吸引了无数人围观,这个教授长这样。他就是王德峰,复旦大学哲学教授,被称为哲学王子,据本人说,他不抽烟就会萎靡不振,思维不活跃。对王德峰教授真正开始有了解,是在看了他的哲学课《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渊源》(大约两个半小时,B站有资源),深深被他的清晰的逻辑思维、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和立足本土文化寻根问源的学术修养吸引,看完感觉到不够解渴,便又按图索骥购买了这本《哲学导论》,读完之后更是深深折服。哲学是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形式,但对外行来讲,却晦涩难懂的代名词,我们有时候读哲学读不懂,常常不全是理解力的原因,经历和经验积累不够,即便是珍馐摆在面前,也味同嚼蜡,常常深入宝山一无所获。读这本哲学导论时,我依然无法做到能够彻底理解,但却从书中的一些哲学观点中真切感受到与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映照。这种映照,有时是解释,有时是答案,有时是安抚,就像混沌的世界中忽然打开了一道缝隙,透出了光,这种感觉是太美妙了。我无能对这本书做总结或者评价,姑且摘录几段让自己有顿悟之感的语句在这里。“自然未曾为人规定任何确定的生活形式,人必须在自己的文明创造中寻求确定的生活方式。这就是人的自由的出发点,也即文明起源的必然性”。“自由之为自由,正因为它既是超经验的,又是超形式的,它正是人的生命实践本身。因而,由自由而引起的抉择问题,在理论上无确定之解”。不同于一般以介绍哲学史、哲学家及其观点的导论类书籍,这本书中,王德峰教授先提出人生的终极问题,再用自己的思考去串联不同哲学流派,同时还立足中华文明这一绕不开的文化基因,提出自己对人生大问题的基本理解和基本态度,很值得一读。此外值得推荐的哲学类书籍还有:《论自由》(穆勒)。4、法律类《刑法的私塾》张明楷先生是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刑法学界大牛级的人物。初学法律那阵子,对这位老先生很不感冒,因为当时上网课的老师告诉我们,按照这位老先生的一些刑法学观点应考,是拿不到高分的,对此我深信不疑,所以暗地里也有了一些不以为然。等考完了试,进入法律的大门,再静下心来去读他的书,才慢慢感觉到自己当时的浅薄和无知。刑法本来研究和面对的就是社会最复杂最黑暗也最难解的一面,正是因为各个法学流派的不同见解,才让刑法学的研究对象得到全面透视而更加逼近全貌。忘了哪位哲人讲过,如果人类只有一种智慧,那将是人类智慧的终结。所以,怀疑并不会毁灭世界,执念才会。惭愧惭愧。这本书是张老师与研究生弟子们每周末聚集一堂,围绕刑法学的各家理论和案例进行的讨论实录,说真的,对完全没有接触过刑法理论的人来说,有那么一点点理论上的障碍。但是因为过程中引入了大量的案例,加上每个人都有的朴素的法学素养,理解起来也不至于太难,至于理论上的隔膜,正好借此学习一下也算不错。全书都是以对话形式展开,充满了法学的思辨精神,所以推荐给大家读读看。《刑法学讲义》相比前一本,这本刑法书就好读多了。过去的一年里,罗翔的大名在B站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小众起来小众的要命,各种人物都可以找到受众群体,千奇百怪的令人匪夷所思。但同时,大众传播也往往是瞬间的事情,快到你甚至无法找到这种爆发式传播的起点和逻辑。当然,我承认,罗翔的课讲的很有趣,语言风格也很不错,罗老师也有法律人的情怀和操守,但是所有这些看起来都不足以成为他在那么多有趣的刑法学老师中脱颖而出的底层逻辑。当然,我是来推荐书的,不是来拆台的,更加没有研究过社会学和传播学。就《刑法学讲义》这本书而言,如序言中所讲,是一本写给非专业人士的法律书籍,而且说真的,全书的编排和逻辑层次也不是多高明,真的就只是本讲义,而且是针对兴趣爱好者的讲义,但是为什么我还要推荐?因为我们的社会需要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但并不需要所有人都成为法学专家,我们需要公民摆脱单纯追求结果正义的偏执,而对规则存一份谦卑,更需要社会摆脱单纯的情绪宣泄和道德绑架,而对程序存一份理解。这样的普法追求,需要罗翔这样的B站大红人,也需要《刑法学讲义》这种不太“高档”的普法类书籍。当然,如果这一本与上一本结合起来,可能对刑法的理解和认识又会稍有进益,那就看个人兴趣了。此外值得推荐的法律类书籍还有:《送法下乡》(苏力)和《木腿正义》(冯象)。5、其他《你往何处去》这本书可以作为年度最佳小说推荐,并且来头也不小,年波兰作家显克维奇因为它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理由是“表彰它史诗一般的作品表现出的卓越成就”。全书以罗马皇帝尼禄统治时期为背景,出身罗马贵族家庭的维尼茨尤斯爱上了莉吉亚国的女人质莉吉亚。起先,他通过身为尼禄近臣的好友裴特罗纽斯向皇帝求情,意图通过这种方式占有莉吉亚,但这样简单粗暴的求爱方式却被莉吉亚明确拒绝。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他遭受了来自皇后以及*敌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当莉吉亚被诬告入狱后,在进行营救的过程中,他逐渐理解了莉吉亚身为基督徒所追求的仁爱和平等的精神,对莉吉亚的爱情也经历了从欲望到理解再到彻底接纳的转变,自己也最终成为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与此同时,作为皇帝宠臣的裴特罗纽斯在目睹尼禄各种倒行逆施的暴行,特别是看到尼禄放火烧毁罗马城却嫁祸基督徒想要杀害他们时,也终于与其彻底决裂,当面揭露其罪行,并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曾经帮助维尼茨尤斯寻找莉吉亚的基隆,一直以阴险狡诈示人,以告发指控基督徒的所谓罪行向皇帝邀功而上位,但当看到大量基督徒被赶进斗兽场被野兽咬死时,内心经历了极度的痛苦,当被他出卖的格劳库斯被活活烧死前依然选择宽恕他时,基隆终于醒悟,面对着前来观看火刑的观众揭穿了尼禄火烧罗马城的暴行。至此,每个人都完成了自我的救赎。你往何处去?这是每个人都要回答的人生大问题。我们的一生里,可能春风得意,也可能历经劫波,可能劳而不果,也可能爱而不得,关键是,你该往何处去?你该如何穿越噬心的欲望,接受残缺和遗憾,实现自我的救赎。这,可能是我一生都要应对的考题。就像书中讲,“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该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我想,这可能是诸多不完美选项中最好的结局吧。这本书,重度推荐。《火车上的中国人》这是一本摄影集,作者王福春曾经是铁路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他用十几年的时间,沿着铁路线,行程十几万公里,拍摄近万张底片,于是有了这本纪实类的摄影集《火车上的中国人》。车站汹涌的人潮、列车上困顿又无处休息的旅客、翻窗户的年轻人、车外叫卖的小贩、穿开裆裤的婴儿、戴着手套为女孩子看手相的僧人、以座套当被子的少年,犯人、列车员、情侣、少数民族、穆斯林,拉琴、抽烟、涂口红、打瞌睡、吃鸡蛋、织毛衣、组团做操、打麻将,一幅幅黑白照片展现了过去那个时代的铁路众生相,更勾起了无穷的回忆。电子设备层出不穷的今天,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海量信息,面对愈来愈快的生活节奏,我们似乎都迷失了,被物化了,变成了社会的零件、信息的奴隶,我们用这个世界需要我们彰显的价值定义自己,却慢慢变成了社会演进的工具。因此,我们紧张焦虑、彷徨无着,像摩登时代里的卓别林,不问原因也不问结果,只是在流水线上不断加速自我。这个时候,日记、手帐、不加急的贺卡和信件,还有窝在书桌前的一整天。慢下来、静下来反而成为治愈我们的良药。正如木心的诗:记得早先少年时大家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车站长街黑暗无行人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从前慢》今天话有点多,见谅。祝朋友们新年安心也安稳。我是延子乔,感谢阅读!延子乔
如果喜欢我,就请点个再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