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三部纪录片进入了名单,部分原因在于制作成本超过万美元的纪录片不多。这三部影片有两个特点:一是以纪录片的标准来看它们的制作成本很高,二是它们成了文化现象。
在过去的一年间,研究人员依托英国电影人斯蒂芬·福洛斯(StephenFollows)与TheNumbers的布鲁斯·纳什(BruceNash)为AmericanFilmMarket所开展一系列研究的结论,陆续对各预算区间电影(分为1亿美元以上、1亿至万、万至万、万至万、万至50万美元)的盈利及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希望读者能够对银幕背后的电影生意经有所了解。
本期文章将聚焦预算范围居于万至万区间的影片,介绍这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并小议国内电影项目预算管理现存问题。
中低预算影片的套路——靠什么赚钱①
这个子课题的研究对象涵盖了纳什信息服务公司(NashInformationServices)数据库中-年发行的所有-万美元预算电影。然后,在考虑到所有收入来源并估算市场营销和发行成本后,研究者找出了60部最赚钱的电影,也就是说,-年每年大约有3部电影纳入研究范围(关于研究方法和标准的更多细节,请见“附注”部分)。
这个预算范围是独立电影领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范围的预算可以说够高,高到能聘请知名演员,或高到能投入更多资金来“打磨”影片,比如收购知名音乐版权、构建更精美的布景或到外景地进行拍摄。然而,这个范围的预算也可以说很低,低到投资的每一分钱都必须精打细算,以求呈现最佳的银幕效果。
这一预算水平的影片包括本世纪以来一些最优秀的独立电影,其中一些影片获得了奥斯卡金像奖。经研究发现,该预算区间的成功影片主要集中在四大类作品上:人物刻画式剧情片、高概念恐怖片、突破式纪录片、大众娱乐性影片。
成功套路一:人物刻画式剧情片
在预算为-万美元的最赚钱电影中近60%为探究有趣人物心灵的剧情片。
大部分这类影片色调黑暗,情节复杂,不会出现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不过,这类影片也不是一丝阳光色彩也没有;有些影片尽管背景黑暗,但依然鼓舞人心(如《跳出我天地》),有的也很欢乐(如《我爱贝克汉姆》)。其中很多影片由知名演员主演,吸引他们的是充分展示演技的机会(还可能获得奥斯卡提名)。所有这类影片都获得了很高的评分,平均Metascore得分为77分(总分分),IMDb观众平均打分为7.7分。
成功套路二:高概念恐怖片
之前的研究发现,恐怖片在万美元以下的最赚钱电影中所占的比例很大,因此再次看到它们出现在今天的名单中,并不感到意外。所有影片都有一个简单明了的前提:一定会是一部黑暗惊悚的电影。或许只有《僵尸肖恩》除外。
成功套路三:突破式纪录片
只有三部纪录片进入了名单,部分原因在于制作成本超过万美元的纪录片不多。这三部影片有两个特点:一是以纪录片的标准来看它们的制作成本很高,二是它们成了文化现象。
除一些IMAX长片外,《华氏》和《帝企鹅日记》是美国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两部纪录片,也是全球票房收入第二和第三的纪录片(仅次于《迈克尔·杰克逊:就是这样》)。
成功套路四:大众娱乐性影片
最后一类影片旨在为特定观众带去一段快乐的时光。这类影片可能最适合与亲朋好友一起欣赏,他们能与荧幕上的人物直接产生共鸣。请注意,所有这类电影的关键要素在于,电影制作人确切知道他们所制作的电影的服务对象。但也要注意,这些电影的观众几乎没有重叠——这不是找到合适片种的问题,而是要确切了解你的观众喜欢什么,然后拍出迎合他们的喜好的电影。在这个预算范围内,足以拍出非常赚钱的电影。
居于中低预算区间(-万美元)的影片在非主流电影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中非美国产电影的比例为35%,而-万美元预算范围内最赚钱的电影中,这一比例仅为5%。此外,这些电影的色调也比其他预算范围内最赚钱的电影黑暗很多。这一点从MPAA分级中得到最好的反映:65%的影片为R级。
电影经营套路带来的启示
无论是头脑中的好故事希冀借助资本推动转化为银幕经典,还是手中的资本渴望依靠好故事实现投资回报,口碑与票房齐飞的影片都是商业与艺术默契“配合”的成果。而将二者联结并达到和谐均衡的,则是对一个项目的全局设计与运行管理。在这方面,海外学者的研究分析结论和近期国内电影人的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观点,对当下中国电影产业迈向新时代发展阶段颇有助力。
写给制片人的经验教训
经过对预算从50万美元到万美元的独立电影进行分析,研究者在各预算范围内都发现了一些表现突出的有趣影片种类:小成本的信仰类电影、大制作的年龄反转类家庭喜剧片、中高预算的音乐片以及中低预算的小众类大众娱乐性影片。还有一些类型的影片可能出现在任何预算范围内:极高品质的剧情片及预算至少可达到约万美元的恐怖片。
开展该项研究的学者们认为,对影片预算与所对应预算区间成功作品所做的分析,至少为电影制作人提供了两个重要的经验教训:第一,要从你试图触及的观众的角度考虑你的预算,在制作电影时务必要以这些观众为重。在电影制作和市场推广上投入万美元以上资金的电影公司,需要考虑达到所有四个“象限”的问题。同时应该看到,突出重围的电影几乎都是凭其对特定观众的吸引力而取胜的。
第二,除少数例外,质量很重要。随着预算的增加,更多的知名演员有机会参演电影,但是,人才主要是受到影片质量或者创新机会的吸引。好的故事和好的剧本是创造电影财务奇迹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迈向工业化,预算管理是重要一步
预算管理精细化程度亟待提升
我国学者经研究后撰文指出,国内电影业在预算管理上,较美国同行仍存在明显差距。直观差别首先在于详尽程度。好莱坞一部投资万美元的电影预算的条目可达到约项、上百页,而我国一部投资超过万元人民币(约为万美元)的电视剧的预算条目大约为项。详尽的预算无疑为预算制定和执行的准确性以及预算监控的及时性打下了基础。
为了使预算科目的呈现既突出重点,又细致入微,好莱坞制片预算分为总表和分表两大部分。总表仅呈现四十项左右的预算大类,分表将各预算大类的细目展开。各部门负责在相应细目中填写和修改数值,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求和及总、分表间数据的键链。
好莱坞预算呈现中的另一个特点,是每个预算细目都有不同编码,而这个编码与场景细目表(Breakdown)中相应要素的编码一致。场景细目表是用来明确标注每个场次中生产元素(主要演员、次要演员、群众演员、道具、服装、化装、音响、车辆、特殊器材等)的表格,它的作用是将剧本中的每场戏准确拆解为各生产部门需要执行的动作。好莱坞影视剧组在制定预算前多要制作场景细目表,然后将各场次中对生产要素的要求分类统计,作为预算计量的依据。这样的过程使全剧预算更有据可依,极大增加了预算的准确性。②
“有钱任性”问题明显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电影节“电影工业化之路”论坛上,完美威秀娱乐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秋兴在回答中国电影工业化的障碍时,出人意料的给出了“太有钱”这个答案。她表示,现在中国的制片公司、发行公司、网络平台有一点太有钱了,这个变成了一个障碍。如果要做最有效的开发、制作,一个后期制作、宣发的流程,比如说国外都把预算分摊到每一个阶段,因为要控制这个支出,降低风险。但是如果钱有很多,那就没有效管理自己项目流程的动机,由此导致乱花钱,但花得都不到位。这是一个很奇怪的工业化的障碍。
同时,艾秋兴还补充道,目前国内很多新入行的公司在项目还没有剧本或者只有一个故事大纲的时候,就花重金从国外引进摄影师或者服装师等工业化元素的人才,但在后续过程中没有任何地约束他(把资金)用到位、约束他进行一个全面开发的情况下,这样的项目很容易失败,是一个工业化的风险。③
结语
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电影项目经营中资本投入与成功作品之间的一些规律,也引发我们对于片种选择(产品设计)与预算管理(成本控制)更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