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鸟界的建筑大师,筑巢直接建一座小区 [复制链接]

1#

在建筑这一方面,人类可以说是最具天赋的建筑大师了,历史上不同时期文明的发展程度,可以用建筑物的复杂程度来进行大概的衡量,无疑当下人类文明,正处于史无前例的高峰。

然而人类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在大自然中那些智慧程度远不及的物种,也能建造出令人惊叹的建筑物,考虑到体型和智力程度,它们完全有能力和人类并肩成为自然界的建筑大师,而这群建筑大师中,就有一种生活在非洲的群居织巢鸟的一席之地。

群居织巢鸟并无华丽的外表和多变的亚种,它是织雀科下单属单种的“独苗”,这种织巢鸟大小类似麻雀,体长14厘米,体重26-30克,羽毛颜色也与麻雀类似,如果不可刻意地观察它们粗壮的鸟喙和婉转的鸣叫声,还真有可能和麻雀混淆了。

就是这一种其貌不扬的小鸟,确是自然界技艺精湛的建筑大师。通过它们的名字我们能猜出一些它们的特性,比如它们是群居的鸟类,它们也会像织巢鸟一样编出精致的鸟巢,但群居织巢鸟将这两个特征融合在了一起。

这些个体娇小的群居织巢鸟的群居规模可以达到只以上,它们把彼此的鸟巢组合在了一起,建成了世界上鸟类规模最大的社区型巢穴建筑物,它们的鸟巢完全可以称得上我们人类居住的小区,巨大的鸟巢组合体的已知最大记录,重量可以超过公斤,长度约6米,宽度约4米,高度约2米,远远看去整个树干几乎被草枝覆盖满,非常有辨识力。

当然这个重量是根据树干的承受能力决定的,太过巨大的社区鸟巢会让大树无法继续承受如此重量而轰然倒下,如果它们的栖息地有中国这种高耸的高压电线塔,我想这些小鸟会尽自己可能将电线塔的“肚子”填满的。事实上它们已经行动了,木质电线杆、信号塔已经成为了它们理想的筑巢点,甚至有句玩笑话:在南非打个电话,或许你的声音会穿过群居织巢鸟的巢穴。

电线杆变成了“棒棒糖”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些只用鸟喙编织出来的巨大草质鸟巢,非常的坚固耐用,根据美国迈阿密大学生物学家加文·雷顿的研究结果,有些鸟巢的使用年限可以超过年之久,是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脊椎动物建造的最大最坚固的单体建筑物。

居住在小区里的群居织巢鸟,一个目的是可以共同抵抗入侵之敌,它们的天敌主要是蛇类和侏隼,一旦发现入侵者邻居们会群起而攻之,依靠数量营造出来的声势吓退天敌,而且整个巨大的巢穴开口是朝下的,不管是猛禽采用的俯冲捕食还是蛇类的偷袭都很难下手,这也让群居织巢鸟进化的不需要太快的逃跑速度和警觉性,只需要扎堆住在一起,有事喊邻居。

建造这种大“房子”的好处在冬夏两季就会变得很明显,因为鸟巢的结构非常合理,相对于外部多变的气温来说,巢穴里面有着更加舒适和相对恒定的温度。

在冬天,群居织巢鸟栖息地的环境温度可以降到零下1.5摄氏度左右,而当科学家将温度计探入巢穴内部时,单个小巢穴内的温度可以达到21-23摄氏度,聚集在一起的每窝小鸟,就像南极挤在一起取暖的帝企鹅一样,借助巨大巢穴的优良隔热效果,做到了舒适过冬。

同样的,在炎热的夏季,这样的巨型巢穴同样可以发挥调温作用,外部的巢穴用来在白天遮阳隔热,使巢穴内部的的温度保持在7至8摄氏度,而这时外面的气温可能会达到16-33摄氏度。

没有完美的建筑物,对于群居织巢鸟来说也是,无论单个小巢穴还是组合起来的巨大巢穴建造的多精良,但它们也有致命的弊端,那就是太重了,尽管有一些幸运的鸟巢可以坚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支撑鸟巢的树干大多会提前崩溃。

雨季来临时,密致的鸟巢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虽然有一些排水的设计,但是长时间的雨水冲刷会让鸟巢的重量激增,支撑它们的树干也不是一直健康的,比如蛀虫的啃食、裂纹等问题,都会让鸟巢坠落受损。

太过精美的巢穴,其他鸟类也会垂涎,很多鸟类都会霸占其中的一些小巢穴,比如红头环喉雀则直接在群居织巢鸟的巢穴内部哺育自己的后代,还有群居织巢鸟的天敌侏隼,也会搬进来,并不时的顺手吃掉几位“房东”。

不过好在实地研究的过程中,侏隼捕捉群居织巢鸟只是少数,侏隼主要食用小鸟、爬行动物,有时也吃昆虫,像蚱蜢和蟋蟀等。在有侏隼居住的巢穴,它们会帮助群居织巢鸟驱赶蛇类等入侵者,某种意义上来说,侏隼这种“租客”,它们为群居织巢鸟充当门卫,来作为上交的“房租费”。

目前由于人类的活动,在绝大数鸟类遭受着生存考验之时,群居织巢鸟的数量意外地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一方面群居织巢鸟的繁殖非常快,从产卵到幼鸟离巢只需一个多月的时间,另一方面,人类建造的电线杆之类的建筑物给群居织巢鸟提供了稳定的巢穴支撑。

人类,对于大自然来说,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