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朝桴生活志动物世界 [复制链接]

1#
辽宁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53196.html

当我们聊到动物的时候,我们会聊些什么?

也许是童年时游动物园的回忆,也许是一部引发共鸣的纪录片,也许是一本都在读的小说,又或者是一首歌曲。

我们用多样的方式了解到自己和别人眼中的飞禽走兽,从动物身上能看到自然的缩影、生命的美妙,甚至还有人性和自己。

在这个复苏的季节里,是否有什么动物——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会浮现在你的脑海中呢?

朝桴

生活志

I随感

(图片来自网络)

也许只是一个关键词,触动了内心一处许久不见的开关。随之而来的有回忆,掺杂着想象,我们嗅到过去的气息,同时也立于当下的生活感受此刻。

在生活志,我们感受生活,也讲述生活,记录生活,以一份“随感”抒我所感,叙我所思。

·小编路过:从本期生活志开始,我们每期同主题下分“生活随感”和“作品推介”两个版块噢~

(摄影:锐角,23届)

01

说起动物来,在我童年的时候,因为生活在乡下田间,对于动物的印象仅限于家畜。

那时属于我的“动物世界”,是邻居家比我还高的藏獒,它有着又黑又密的毛发,看上去凶得很,而对于熟悉的人又是那么温顺,给足了安全感;是在土地上圈养的几只小羊羔,我老是好奇地蹲在不远处观察着它们——那像是闭着眼睛却又能准确地咬住嫩草,在嘴里慢慢磨着的可爱模样;也是我偶尔在对着家门前溪流发呆时惊奇地发现的一只白鹭,经过面前似能带起一阵风。

那些便是我最初认识到的动物,它们不属于明亮的电视屏幕,不属于流淌音乐的耳机,也不属于排列整齐的文字,却来自于和我最亲近的生活——也是我觉得算是一份特别的回忆吧,以至于我只对这记得清晰。

(晓瀅,23届)

(图片来自网络)

02

关于春天和动物,细细搜寻了早已碎片化的记忆,竟怪只有那一个雨夜的场景仍然清晰。

雨还在屏息敛声地坠落着,是现实却似梦。我停留在回忆的第三视角,和八岁的我一起,站在落了一地的梨花旁。那天,我要埋葬我的兔子。

我看着父亲,看着他手里有情却无情的铁锹。哭得满脸是泪的花瓣就这样被同样痛心的湿泥牵着,又略带生硬地蜷缩进泥土的怀中。铁锹在温柔至极的土地上也不再有丝毫戾气和怨音,只有挥动它的身影在说着这一切正在发生的悲剧。坑状在混沌的一片黑中渐渐现了形,说再见,说再也不见的时刻这才来到。我不忍,更多却是不敢再抚摸那小小的,已经冰冷的躯体。父亲也不像从前最爱的那样拽起它的两只耳朵,只是轻轻捧着,捧着正在飞向动物城的一只灵*。

记忆到这里断了片,我不记得泥土是怎样一点点掩埋住了那样雪白的身体,不记得填埋完的那块地方是不是还像以前一样平整又普通,甚至……不记得我曾为它起过的名字。

我的春天和小动物,只有这样一个和兔子的欢脱截然相反的故事。不知是夜晚作祟,还是没来得及欣赏的早樱已被奚落了一地的缘故,我的动物世界在今晚的回忆里,是溺死在鱼缸里的金鱼,是走丢了就再也没回过头的小泰迪,是喜爱奔波不停却不知为何而离开了的仓鼠……每一段宠物的陪伴总是猝不及防地完结,每一次最后的落泪都总是清晰无比的烙印。只是美好在记忆中只留有浅浅的一层感觉,相较于实实的痛心更轻易地被忘记,更难真切地被保存。

后来再也没有养过小动物,我害怕一切会和以前一样,在某一个寻常日子里戛然而止,我不愿意再陷入无法知晓那一个个小小身体里翻涌的巨变的自责中……

动物世界,当然不是人类和宠物的世界。

(阿期,23届)

03

最近那只毛色黑白相间的狗子听力和视力都不太好,就算有人把汽车开到它身旁,它也只是趴在那儿,不叫,也不动。直到司机按了一声很响的喇叭,它才惊觉似的站起来,慢悠悠地踱到路边。它似乎是老了。

有一次它冒着雨寻找食物,浑身被雨水打湿,毛发因此揪成一绺一绺的。即使如此,它的步子仍是慢慢的、轻轻的。我在想,它本可以有个温暖的家。雨天只需要待在暖炉旁边打盹,平日也不愁吃、不愁穿。但它始终在这条路上踱着步子,饿了就翻翻垃圾桶,累了就找个平坦的地儿躺一会。晒太阳是它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之一。当然,它的生活依旧悠然自得。

有时我会给它些肉骨头吃,但没能力把它带回家。无论怎样,我都希望它好好的。我还想每天看到它扭着屁股信步的样子呢。

(编号,22届)

朝桴

生活志

II

作品

推介

(图片来自网络)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著年版

北方文艺出版社

a.

整篇文章里我最最喜欢这一句:“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

猪有什么好特立独行?有什么好惊世骇俗?说到底只是人自己在设置猪:它是肉猪,应该又白又胖;它是公的,应该被劁掉,等等。诸如此类,碰巧王小波的猪兄不理人而已。如果全世界的“人”都热衷于给其他的“人”设置生活,那我也更喜欢和不爱理人的猪做朋友,还要和它称兄道弟、还要替它杀出重围。

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我还在14岁叛逆期,再读到它的时候居然是在高中语文课下发的拓展阅读材料上。那次的作业我没敢写满,我怕写太多到时候猪兄就要对我嗷嗷吼起来,然后,就像它做过的那样跑得潇洒至极,谁也抓不住。

(祝栖,22届)

(图片来自网络)

b.

也许它特立独行只是害怕失去自己。

看到这篇文章难免想起一个命题:刻意地特立独行是否能避免随波逐流?

答案应当是否定的,当然,特立独行是需要的,只是不需刻意。

“他人即地狱”,我们害怕被代入“他人”这个语境,这时我们的主体意义难免淡化而消失。我们寄希望独立于群体来寻求自我价值,殊不知当我们否定了群体时可能也否定了正确的方向,更有可能因否定了社会价值而斩断了我们的社会关系,失去了社会意义上的“我”。

不过,这只猪的否定是正确的,至少,在王小波看来,这个群体是可悲的,它们是被奴役、压迫的,在这种背景之下,这只猪的反抗则显得可贵了。

可惜,统治它们的人并不这么觉得,每个奴隶制社会的统治者都在努力控制人民的思想“以愚黔首”,这时候的特立独行倒显得英雄主义,有点先驱者的意味。

它在为自己寻求出路,我们也在为自己寻求出路,我们只是生命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只是有更多的出路,我们只是更复杂的动物,我们也需要类似特立独行的方法来成就自己,我们有时称之为“标新立异”或者“卓然不群”或者“出类拔萃”。只不过,在特立独行前想一想,我们的的特立独行是为了真理还是为了特立独行?

(乐乐子,23届)

《鹦鹉鱼的睡衣》

作者:沈岳明

选自《意林》年第5期

(图片来自网络)

有关动物,当即脑海里跳出来森林、沙漠和大海。

于是我再往深处想了想,一只小巧而鲜艳的身影游动起来——读过一篇文章叫做《鹦鹉鱼的睡衣》,大致讲了“鹦鹉鱼”这种动物在群体生活中的团结精神和能够给自己编织出睡衣的特别能力。

文章最后的一段话给我的印象极深。“人类也拥有与鹦鹉鱼相似的一件睡衣,我们从来不缺乏互相帮助的精神,但却逃不脱作茧自缚的危险。”从前读的时候竟没多想,这次回头再看才有了对这件“睡衣”的思考。

我们常常会在面对一些事的时候自作聪明地想,我一定能够独当一面了,这没什么的。而往往是这种看起来不太严重的“自信”,让我们被困在自己划定的舒适圈内,仅仅以一种视角去看整个世界,如同井底之蛙永远也只能见到那样一片天空,即便天气也会千变万化,那块形状之外的一切风景都是无法见到更无法触及的。

这件睡衣安全吗?安全,它坚固,避免外来的危险,守护好自己整夜的美梦;也不安全,它呆板,是无法延展的空间,在那里面连自己的想象都还要感到窒息,不如说使用另一种方式消除了生命里的自由。

说到底我们是人类啊,在多少年的进化史上我们最终得到了在世界上普遍生存的权利,让我们看见的世界不断扩大。像鹦鹉鱼一样的睡衣,我们真的需要吗?这是我曾经所疑惑的,但现在似乎已经不那么模糊。我们所需要的应该是面向一切的勇气和能力,是用合作和创造力共同创造的利刃,它能用以破处危险,而非躲在房内陷入自己编造的“美梦”。

(锐角,23届)

纪录片:自然传奇

(图片来自网络)

“动物的思维,远远比人类认识到的更复杂。”

——《动物思维》

看到本期主题的一刹那我脑海里就想起“自然传奇”开播时的背景音乐——这是伴随我一整个童年,至今观之还津津有味的节目。每当它响起,我总会准时守在电视旁:甚至BBC纪录片都不会令我如此兴奋。

虽然,那时未曾加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那时存于脑海里的动物知识也所剩无几,但对动物纯粹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随着时间推移愈发清晰。《自然传奇》讲述的不仅仅只是生存法则成王败寇,更是非身处自然的人类难以感知的维系这个世界的微妙平衡。当狮豹驰骋于草原猎杀角马长颈鹿,鬣狗默默成群结伙虎视眈眈伺机而动;当无人敢踏足的冰天雪地刮起南极风,帝企鹅从幼小至青壮围成一团,相互轮替抵御恶魔的低吼;当热带雨林裹挟着喧嚣的鸣叫声,葱郁蔽日的木本草本植物下栖息着万亿昆虫......每一种动物,占据独有的生态位,坚毅而和谐地活着。

大自然不断孕育生命又不断抚平生物存在的痕迹,不露出真面目,因而时常以她的神秘吸引着我们。蜉蝣并非朝生暮死,某些动物智商和学习能力堪比7岁人类,还有那些甚至连化石都难觅踪迹的远古生物......自然,每一天都在颠覆着我们的认知和想象。

可是,正是组成这光怪陆离世界的他们正以每小时一种的速度飞速离开我们:“泰国的森林覆盖率如今只有20%,可五十年前是60%。”随之而来的是动物栖息地的消失。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诚然,自然和人文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就我而言,一提到自然,满心欢喜而好奇,那是一份期待着我们层层揭开的礼物,也是值得景仰的培育万物的温厚土壤,但愿不久的将来,作为自然的孩子,我和我们能回馈母亲以最实际的守护。

(柠檬酸循环,22届)

光草与猫(摄影:LiebeNiall,20届)

“朝桴”二字沿袭了文学社初创之时的名字,以示纪念。“朝桴生活志”是一个读者和编辑们共同分享自己文化生活的平台,收集打动耳目、触动人心的浮光片影,丰富读者的闲暇时光,甚至在平凡生活中做一点有关审美的研究。通过“朝桴生活志”,你可以找到志趣相投的同好;了解他人丰盛鲜活的文化生活;接收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