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个关于时代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这是属于那个颠沛流离的时代的故事,

可这又是属于每一个女人的故事。

旅美华裔导演王颖根据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改编了这部电影。

我喜欢这部电影,不单单是因为它的细腻,更在乎的是其中绵延而出的史诗感,它不是那种荡气回肠的快意,而是弥漫于心底久久不散的一种共鸣。

这是一个东方人的故事,这是一段女性挣扎叛逆的历史,也是一首写给女人的抒情长诗。

一直觉得,母女关系是一个很奇妙的话题。那么相似的两个女人在一起生活若干年,会越长越像,还是会像挣着阳光生长的树杈子,时不时地暗自较量,都不愿辜负时光。

《喜福会》中的两代母女,各自遇到不同的感情故事,个性或有遗传,命运也有诡异的类似之处。

永远没有办法说妈妈和女儿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世界上最爱彼此的人,所以,也会是最有能力伤害彼此的。

我们的大半生或者一辈子无法理解对方,我们只是相爱,但是并不真正了解。

《喜福会》也更像是一个给西方人观看的“东方电影”,如同李安的《推手》或者《喜宴》,让人觉察到文化碰撞的那点点星火。

从封建的中国逃离出去的母亲们,跟自小在美国长大的女儿们,不同的故事有相同的主题,那就是为了获得爱和尊严的努力。

虽然中国自古就有“轻罗小扇白兰花,纤腰玉带舞天纱”对女性美貌的描写,但实际上很长的时间里,女人的美貌从来不是她们生存的筹码,尤其是在封建社会时期,“三从四德”妇道成为钳制在女性头上的紧箍咒,不得已要在这种压抑的氛围里苟且而生。

天生就有着独立意志的琳达阿姨,五岁就被母亲许配给了土绅少爷,但她不要屈服命运,依靠自己的智慧,得到了去上海的船票,因此移居美国。

要强不善表达的性格逐渐把女儿培养成了外表强悍、内心却对母亲有着无限依赖的矛盾性格,女儿做得各种事都在讨好母亲,甚至嫁人,都是为了讨母亲的欢心。

女儿的幸福就是母亲最大的快乐,琳达最终放下一身要强的筋骨,真心祝福找到自我、不再依附母亲的女儿,永远幸福。

安美阿姨,她的妈妈曾被土豪强暴,怀孕的她被逐出家门,走投无路之际只能到土豪家做四姨太。

在这个大家庭里安美一直低眉顺眼的,从来没有抬起过头。直到她的母亲吞鸦片自杀,她才终于觉醒:女人,要知道自己的价值。

她千方百计教育在爱情婚姻中失去了自我的女儿,如果女人不把自己当回事,男人就不会把你当回事,“懂得自己的价值”是很重要的。

看似柔弱的莺莺阿姨,依稀能从她的脸庞里,判别出当年的姣好面容。

在这个看脸的社会里,莺莺的美貌并没有带来幸运,嫁给旧上海的纨绔子弟,谁料婚后不久丈夫就公然出轨,丝毫不顾及莺莺的感受。

也许出于报复,也许是无意失手,她亲手淹死了自己的儿子。

她丢了爱情也丢了*,到了美国,依然郁郁寡欢,自己的女儿像不会打扰所有人的小草,孤单的生长着。

莺莺终于因为女儿得不到尊重而找回了活着的*:女人,要为自己争取尊重。

同样也经历过失犊之痛的还有苏。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她带着一对双胞胎女儿四处逃难,但因为实在养活不起她们,只能将她们抛弃。

为此她一生都沉浸在悔恨之中。

恐怕再也没有什么痛苦能比得上失去自己的骨肉更严重的了,因此她把此生剩余的爱,全部奉献给后来出生的女儿君身上。

像所有的东方妈妈,苏总是强迫女儿君做自己不喜欢却“我都是为你好“的事,在人前,她很少赞赏君,甚至到她过世,都没有留下太多的”人生教诲“给女儿。

直到君收到母亲给自己的那片羽毛,才恍然明白:你一直都很好,你早已长成了妈妈希望的样子。

女儿们的遭遇,往往都是母亲年轻时遭遇的映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里,这些矛盾呈现的方式是不同的。

母亲怕女儿重走自己的老路,在人生路上寻寻终日而未果。

于是她们起立,站定,目光凝聚,神情严肃。

她们从黑暗中捕获力量传递给女儿,引导她们走向新的航向。

过去在旧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她们只能像月亮,难以像太阳那样主宰天空,她们是男性的附属品。

一个世纪过去,世界在变迁,女性对于自己的命运已经掌握了很大的自主权,这时候如果男人依旧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女性就应该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主动出击。

灾难和意外都不可怕,上帝喜欢给有些人多一些磨折,使他们更加强韧和趋于完美。

希望永不枯竭,心地纯良,福气自生。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