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地理之旅12南极地区的生态 [复制链接]

1#

地球上两个最大的冰盖,一个是南极大陆,另一个是北极地区的格陵兰岛。冰盖下面是陆地,冰山下面是海洋。冰盖不断向海洋制造冰山。

南极海面冰山应该多于北极,但笔者在3月时节16天的南极海域航行过程中,所见冰山数量远远少于航行北冰洋之时,这可能与季节及航线有关。那次南极航行是从阿根廷的乌斯怀亚出发。

地球最南的城市乌斯怀亚(Ushuaia)被称为“世界的尽头”,当地土著语里面意思是“美丽的海湾”。地球最北城市朗伊尔宾(Longyearbyen)在挪威语里面的意思是“长久的城市”。

两个城市都建在一百多年前,最早一个是矿场一个是补给站,现在都成了旅游城市,均留有人类活动废弃的遗迹。

乌斯怀亚的城市规模是朗伊尔宾的十倍,景观也远较朗伊尔宾美丽,不但植被丰富,鲜花盛开,还有大片极有建筑特色的别墅区,以及内容多样的公园和食物丰盛的餐厅。这是因为乌斯怀亚不像朗伊尔宾那样纬度过高,温度太低。

风景宜人的生态环境不仅是在乌斯怀亚,南极诸岛也常见。例如年阿根廷与英国爆发“马岛之战”的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FalklandIslands,目前英国控制),夏季云雾缭绕,旖旎如画。

其中的南乔治亚岛(SouthGeorgiaIslands)更是山明水秀,芳草茵茵,阳光明媚,景色绝佳。岛上有博物馆和教堂。主要居民是英国文化浓厚的英语居民。

这里虽然曾经是捕杀鲸鱼和海豹的基站,现在却已基本恢复了和谐秀丽的生态。

特别是南乔治亚岛索尔斯堡平原(SalisburyPlain),眼前景观让人终身难忘:

蓝天白云之下,芳草浅溪之畔,数万乃至数十万只帝企鹅密集如阵,摩肩接踵,绵延由山下直到山上,鳞次栉比,列卒周匝,星罗云布,蔚为壮观。

企鹅海豹等南极动物不怕人,还会主动接近游客。动物在没有人类的环境中演化,对人类肯定毫无防范和警惕之心,如果其不能在灭绝前演化出应对人类猎杀的策略和本能,物种消失就在所难免。

最近5万年来,人类扩张过程中屡屡伴随所到之处的物种灭绝事件。北美、南美、澳大利亚随着人类的抵达,大型哺乳类动物短时间内灭绝比例分别是73%,80%,86%(以属计算)。

在南极海域,鲸鱼常常成群结队伴随在船舶附近,结果是人类仅用几十年时间就几乎灭绝了蓝鲸这种世界现存最大型生物。

生物链互相影响。南极地区特有的磷虾由于失去鲸鱼这种重要的猎捕者,近几十年先是暴增,而后锐减。

锐减是因为鲸鱼减少会使海豹企鹅乌贼金枪鱼等磷虾天敌增加,反过来减少磷虾数量,且人类将渔猎目标也转向磷虾,加速其数量锐减。

目前南极地区能够再现良好生态,一是人类观念转变,开始注意生态保护,国际组织约束滥捕滥杀行为,二是南极不像北极有常住居民,给其它生物留下更多的生存空间。企鹅海豹鲸鱼们因此有了发展壮大的机会,南极成为它们的天堂。

南极大陆的人类基本上是从事科研、探险、旅游的临时居留者。

民居景观多是科考站或补给站的房屋。

以中国长城站为例,多数科考站均为红色房屋,下面用立柱与地面隔离。

红色是为了易于发现。立柱是为了有利通风,避免房屋被吹倒或吹走,同时防止被大雪掩埋。

墙壁厚达10厘米,两面是耐低温的薄钢板,中间是致密的带小孔的保温材料。

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之后,中国在南极建立了泰山站。泰山站的房屋采用圆环形外表、碟形结构和高架设计,很像着陆的飞碟。

相较而言,笔者在观察北极地区新奥尔松岛上的科考站时,注意到中国*河站暗红色房屋下面没有用立柱空隙。

事实上当地其它科考站也很少用立柱。可以判断当地风雪不似南极猛烈。

北极*河站平时都不锁门,且门全部朝外开。为的是一旦北极熊来,任何人随时都能迅速跑进楼里避难。北极熊只会推门,不会拉门,所以门要朝外开。*河站门前的两头石狮并不能吓退北极熊。

[后记:春节期间写了这个系列的开头12篇,计划中的主体部分预计下半年动笔。感谢朋友们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