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周励在天安门广场周描坤摄
年元旦刚过,我在朋友圈看到旅美作家周励在三亚湾海滩的照片,精神抖擞,神采飞扬,还看到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北奥的配诗:“你阔步从大海中走来,浪花击打出你的风采,远山衬托你的脊梁,蓝天辉映你的承载,脸上是自信的笑容,脚下是轻盈的澎湃,我们这一代不老,我们这一代豪迈!”
看着“本家小姐姐”熟悉的身影,我不由回忆起两年前北京的秋天,那是最美的季节。那天早晨,我带着旅居纽约的华裔作家、《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作者周励,旅居洛杉矶的华裔作家、《伤痕》作者卢新华等朋友一行七人,从长安街北京饭店出发,驱车前往京郊龙泉峪野长城,柿子红了,甜得醉人,处处是殷红与金*的璀璨秋叶,未经雕琢的长城之断垣砖石,绵延于崇山峻岭之中,秋阳下我们兴致盎然,激情燃烧,攀登!
此时我发现周励的膝关节有问题,攀爬很痛苦,一问才知道她几个月前因外伤双膝盖骨折,半月板撕裂,但她对野长城的好奇与激情让她忘却了伤痛,“不到长城非好汉,爬!”她和我们一起攀登、徒步约余米,下山时夕阳斜射,如梦如幻,我们在野长城留下了珍贵合影。
中国现代文学馆和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举办《亲吻世界》研讨会石钢摄
年又是十月金秋,周励因上海市外办邀请,从美国回沪参加上海书展她的新著《亲吻世界》发布会和研讨会,上海研讨会结束后又来北京开会,时隔两年我们再次相聚北京。
从《曼哈顿的中国女人》
到《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
▲▲▲
我眼前是一部内容厚重的书,书名看似温婉,但只要翻开,就会感觉到烈焰燃烧,火花飞溅。28篇文化历史散文,展现出一位不懈追求的思想者那勇敢探索的足迹,以及她纵横文史的斐然才气。
年的周励,她根据自己从北大荒到曼哈顿的经历写了《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由北京出版社发行,轰动全国,影响深远
年,时年35岁的周励怀揣着40美元,离开上海,踏上了赴纽约自费留学之路。她先是经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贾植芳先生推荐,被纽约州立大学录取研读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后来改读MBA商业管理,继而创业经商。根据自己从北大荒到曼哈顿的经历写成自传体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经出版便荣登年中国畅销书榜首,发行万册,获得《十月》文学奖,也激励了当年摩拳擦掌投入改革开放的无数中国人,著名学者董鼎山评论:“《曼》书展现了一个时代,亦影响了一代人。”
继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周励的第二部纪实文学作品《曼哈顿情商》,周励的视野已经从纽约向世界的深处扩展,如今,她的曼哈顿系列之三《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全书字里行间如晨钟暮鼓撞击着读者的心扉,文字挟雷带电,令每一个思考者心灵震撼,空山峡谷中回荡着八个大字:以史为镜,以史为鉴!
三联书店出版的周励新作《亲吻世界》
《亲吻世界》无疑是当今文坛难得的一部横贯中西的文化大散文。尤其在年这样的风云变幻之年推出。此时此刻,人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世界,了解历史。早在年5月9日,北大陈平原教授在广东省一所大学的学术讲座题目是“吟到中华以外天——现代中国文人的域外书写”。他以王韬、*遵宪、梁启超、朱自清、徐志摩、萧乾、瞿秋白、周励等文人的域外书写为例进行分析,指出了现代中国文人“开眼看世界”之于中国的多重意义。
复旦大学历史系金光耀教授这样评价:“一气读完《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感叹此书只有作家、历史学家和探险家三位一体方能写出。其中蕴含对生命的悲悯之怀、敬畏之心令人动容。”
在复旦大学教授陈思和眼中,周励是一位传奇式人物,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历史学家和探险家。陈思和说,“周励的文字颠覆了那种期待:旅游将会带来食色、猎奇、惊险等令人愉快的享受;我们阅读周励的文章需要有足够精神准备,准备承受那种心灵的冲击,它逼迫我们重新穿越时间隧道,再去体验一场场地狱般的血与火的生死考验。这种冲击来自人类的理性精神,周励的《亲吻世界》是世界华文文学的新标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沈志华对周励书中提供的新鲜史学内容表示了赞许,“比如‘二战’史甚至*事方面的研究著作都很少提到的贝里琉岛战役,历史文学的笔法也比干巴巴的学术论文更吸引人,周励找到的尼米兹石碑令做历史研究的人也很惊讶。”
“周励这一次又是比大多数人做得都更好,好过专业历史学者。如果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一部成功的自传体小说的话,《亲吻世界》则会是一部纪实性的史诗作品。”复旦大学教授李天纲说。
北大荒知青、原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长周禹鹏在分享活动中说:她到过黑土地,我也下乡到过黑土地。我跟她认识以后,为我们黑土地上出这样的大才女而自豪。我也到过南极,退休了之后去的,很多人都说很不容易到南极。可是她,跑到南纬90度的南极点,罕见的勇气。这本书是很特别的书,首先它成型的时候是特别时候——疫情,在这么一个特殊时期,她居然写出这么一本书。这本书看了以后,她的视野之开阔,她的历史感之厚重,她的价值观之普世,以及斐然的文采都令人印象深刻,这本书将在世界华人文学史上成为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本文作者周描坤和周励、卢新华等朋友在京郊野长城上石钢摄
年10月20日,记者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参加了由中国现代文学馆、首都师范大学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著名旅美作家周励的新作《亲吻世界——曼哈顿手记》研讨会。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清华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秦晖,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黎湘萍,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志忠,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沈庆利,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女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艾尤、世界华文作家联盟秘书长白舒荣等参加了此次氛围热烈的会议。
在活动现场,陈建功表示,自己有着与周励在书中所传达出的一样的感受,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一部分,每一类文明,无论东方、西方,都为人类的文明进程树立了功勋。从这个角度来看,陈建功认为,在疫情肆虐人心浮动的当下,周励展示了开放时代中国人视野的开阔与情感的高贵。
跨越国界与时空的田野调查▲▲▲
年8月回到祖国,经历14天隔离期的周励十分感慨:“回想我在纽约从白天写到黑夜,直到晨曦微露、霞光万丈,阳台下的公园大道空空荡荡,有时是救护车鸣笛而过,有时是弗洛伊德事件引发的暴乱和示威队伍穿行。门卫担心示威队伍会冲入大楼抢劫,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一边见证动乱的纽约夏天,一边写作,有时是含着眼泪写。”
“28年前《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是为了献给我的祖国和能够在困境中发现自身价值的人们,今天发布的新书《亲吻世界》则要献给向往抵达世界各地并探究其历史真相、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人们。”
《亲吻世界》的第一部分是“二战”历史散文系列,主要根据近年来周励对跳岛战役进行的实地考察而写。
周励抵达北极点,跳水北冰洋,挑战极限冰泳
周励激情四射地介绍:“这部分说是探险,因为时而浮潜海底‘战争坟墓’,时而须雇直升机或单人小飞机飞往小岛,浓雾大风与突降暴雨都带来心理挑战,是名副其实的历险记。我先后踏上了贝里琉岛、塞班岛、天宁岛、关岛、冲绳岛、科雷吉多岛、吕宋岛巴丹死亡行*等太平洋战争遗址,怀着震惊与感伤,我像考古学家一样仔细发掘历史上或有或无记载的实物与事件,并去华盛顿海*陆战队硫磺岛战役博物馆和美国国家档案馆考证核查,为的是探讨战争原貌中的人性及狼性,有时甚至是人性至狼性的转换,解开鏖战杀戮背后不为人知的隐秘。”
年周励和时任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任仲伦,时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雪龙船掌门人杨惠根博士登雪龙号、讨论筹备拍摄纪实故事片《南极大救援》
周励回忆说:“我还有幸在南极认识了至今保持15次珠峰登顶世界纪录的戴夫·哈恩,他是受BBC委托,年在珠峰米处找到失踪75年的马洛里遗体的美国探险队骨干之一。我们成为好友,在联合冰川大帐篷的熊熊炉火前促膝倾谈。年底我实现多年梦想来到南极点,在最静谧纯净、宛若梦境的地球尽头与帝企鹅亲密接触;年在广袤无垠的北极点,北极熊带着两只可爱的小熊宝贝向我们的核动力冰船走来。因为地球暖化,帝企鹅和北极熊都面临困境。所有这些极地时光与燃情时刻,都写入了《亲吻世界》之三章的《珠峰逐梦:寻找马洛里》。”
以永恒的热情探索南北极▲▲▲
当冰水瞬间覆盖头顶之时,她感到浑身就像被冰渣包围箍压,疼痛刺骨。在北冰洋零下1.5度浸泡10分钟就足以丧命,周励却还是向前方游了一些。结果成了全船十几位跳水者冰泳时间最长的一个。
“那是一种超越人体极限的体验,冰寒彻骨,死神扼喉,在白色浮冰环绕中游泳,真正感受到那些探险先驱在极地冰寒中活活冻死的瞬间。”回忆起在北纬90度挑战北冰洋跳水冰泳的感受,周励依然是激情澎湃。
周励乘坐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抵达北极点,沿途拍摄到北极熊母子
周励拍摄的帝企鹅温馨时刻
年7月初,周励乘坐俄罗斯50周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驶往北极点,这是她近年来第四次前往南北极探险。为什么要去极地?用周励自己的话来说:“那就是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对一切与物质无关的事物的兴趣。一个人最大的财富,是血液里的激情;是心灵与历史人物的对话;是读万卷书、行走天下的勇气和理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周励出生在上海,家中排行老二。父亲曾是新四*战士,母亲在抗战时期担任地方青年妇救会长。周励在童年就爱上了看书。谈及小时候看的书籍,她回忆起了《卓娅和舒拉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古丽雅的道路》《安娜·卡列尼娜》《悲惨世界》《复活》和一些名人传记。大量的阅读扩大了她的眼界和思维,周励说:“我觉得我的乐观、积极向上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长期阅读的影响。”
年5月,那正是春风桃李灿若火的季节,这个18岁的上海女孩乘坐了三天三夜火车来到克山县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连队,周励很快与知青们投入到农田反复单调的艰苦劳作之中。“我一刻不停地想着保尔·柯察金,想着牛虻,好像只有他们才能给予我一股丹田之气,使我一步一铲地活下去、干下去。”在《曼哈顿的中国女人》一书中,周励如此写道。
她记得某一天放猪的时候,在一张包糠的报纸上读到了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就职演说的誓词,一句话一下子震撼了她的心灵:自由的精髓在于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参加决定自己的命运——“当时我感到我的血液沸腾了,在荒山野岭我看到了希望,我知道我的将来一定在前方那个明亮的地方。”
由于周励在兵团基层表现优秀,于是在年被选送到医学院上大学,毕业回到兵团之后,医院的内科医生,在这个美丽却又荒凉的地方她奉献了整整十年的青春。
年、年周励攀登、飞越马特洪峰
在旅美生涯的35年中,她走遍了全世界多个国家,她四次探险南极、三次探险北极,包括人迹罕至的南极点和北极点,并且三次登上雪龙号科考船,与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作为纽约美华文学艺术之友联谊会会长,周励在《解放日报》《文汇报》《美国侨报》等报刊发表了20多篇极地探险和南极科考队跟踪报道,还在《中国作家》发表了根据第一手调查写的电影文学剧本《南极大救援》。
“有时候想一想,在浩瀚的宇宙太空,地球真的就像是一颗蓝宝石,它的南北两极被冰雪覆盖,一百多年来,欧美探险家为揭开两极未知的面纱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现在,探寻那些英雄的足迹成了我的梦想。”周励说。
在上海作家协会的新书研讨会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主任、国际北极科考委员会中国首席代表杨惠根博士说,周励老师是“第一位真正站在南极进行人类极致探索的人文学者”。
周励和队友乘坐小飞机抵达南极点
从《亲吻世界》可以看到,年12月,周励踏上了第一次极地行。那年恰逢英国罗伯特·斯科特探险队抵达南极点遇难周年;年2月春节是她第二次南极行朝圣沙克尔顿墓地。这次是年沙克尔顿探险队冰海求生、史诗救援周年。年她和朋友们第一次去北极圈斯瓦尔巴岛,正是挪威探险家、首次抵达南极点的罗纳德·阿蒙森发现北极西北航道周年;年初夏,她再次前往北极点,正逢著名探险家南森于年乘“弗雷姆”号首次横跨北冰洋航行周年。年她前往南极点,恰逢“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点科考站成立60周年。
“每次的旅行都是在和历史人物对话。都是在亲吻世界,拥抱世界。”周励兴奋地说:“我的每次南、北极之旅都会与雪龙号对话,中国科考队员为国家战略不惜冒着个人生命危险,我对他们充满敬佩!”
《中华英才》半月刊发布
作 者:周描坤 石 钢
图 片:周描坤 石 钢
制 作:李 鹏
编 审:范丽庆
投稿邮箱:zhycxm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