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嘴上嫌弃,眼里甜蜜。
人说巴黎浪漫,罗马恢弘,柏林厚重,连那些欧洲小国的首都,都是自带标签的。
伦敦,似乎很难一言概之。
就像一个你找不到词儿形容的女明星,要么整容脸戏路乱,没有特色,要么极独特戏路宽,很难归类。
《英国通史》的主编,北大历史系钱乘旦教授说:
英国就像一个倒退着往前走的人。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特点,也是一个很大的智慧。
和帝都一样,伦敦地铁人多到可以挤出腹肌,空气糟到父母不敢室外遛娃,小偷多到每月+iphon被偷,口口相传的英伦风,在地铁里变成了清一色的黑白灰“葬礼风”:没有独自抽烟的撩人巴黎女子,只有人腿一黑丝的高冷姑娘;也没有一脸荷尔蒙的深邃南欧男子,只有西装革履的金融男。
但和帝都不一样的是,在伦敦的人,时间越长,越爱死伦敦。
如果非要找一个词,类似“巴黎如情人”,那伦敦就似老公。我曾抱怨伦敦,北京有的毛病它都有,还多了一个恐袭威胁。骂两句不够,但我喜欢伦敦也不够。
嘴上嫌弃,眼里甜蜜。
我能接受这个城市的最短板,又数不完它的好,还觉得在这里安心。这不是老公是什么?
我心里到还真有三样东西,多多少少可以形容伦敦。
烟。酒。茶。
伦敦从来不是那个没有故事的小同学,随便一处考古之地,都能挖出陶土烟斗。在中国人心里,烟草的最早印象,是《人间四月天》里徐志摩对抽大烟的陆小曼之呵斥,或是林则徐浓烟之上那一脸正气。
无论是《志明与春娇》里抽烟抽出来的爱恋,还是《老友记》里Rachl为融入职场而上天台和同事抽烟,或是现实中“哥们,借个火”的开场白,烟是全球通用的社交工具,化解尴尬,拉近距离的神器。
可烟在伦敦没太多社交功能,递出一根烟,谈成一桩事儿,在这几乎没有。英国人+烟,不是好东西。
当男士香水不断被加入烟草味以增加男性魅力的今天,伦敦的绅士,可是几乎不抽烟的。比起中国白领扎堆吸烟,伦敦多穷人吸烟,而且越穷越吸。多数不是领着救济金,就是单身妈妈或爸爸,还有流浪者。
对于穷人,*场和彩票能增加生活的希望,抽烟能掩盖生活的绝望。
和中国的皇帝一样,英国皇帝早至詹姆士一世就撰文禁烟。唯有这点上,圣旨如废话。文明如英国,还是不遗余力地禁烟,不断提升烟草税,烟民如弱势群体被驱赶,从吸烟室,到天台,再到街边。
虽然不少英国人把抽烟作为人生十大憾事之一,但依旧有不少人内心OS是:
我努力抽烟,一如他人努力做好事。
在这座过度消费的城市,烟草是桩大买卖,19世纪伦敦码头上的烟草仓库堆积了近万英镑的货物。它也是最大的乐子,是这座城市最廉价的消遣,是证明自己呼吸的最好存在,是最不需要付出代价的发泄。
烟是这个城市最糟糕的一面,这不过是任何大城市都有的一面。站在晚上8点的伦敦街头,就会发现喝酒的人和抽烟的人,大不相同。
伦敦的晚高峰不在地铁里,而在酒吧里。一个个穿得像企鹅的上班族,拿着啤酒站得笔直,再冷的天也站在室外扎堆聊天儿,人再多,也跟企鹅一样有序,小心腾挪,从不打闹。下班喝酒,饿了吃肉,是从不加班的伦敦人,加班的方式。
伦敦的考古遗迹中同样少不了酒的痕迹,四千多年前伦敦人就开始喝上了,甚至可以说,酒神是这里唯一被崇拜的神。
在大英帝国还没璀璨的年代里,伦敦人只能喝艾尔酒这一类的啤酒,配以胡椒,如此重口味正好“搭配他们在这座城市里精力充沛、争强好胜的生活”。第一本英语出版物——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也记载了这种重口味做法,艾尔酒被乔叟形容为“又湿又冲”。(之前写的关于英国艾尔啤酒的文章《那一味美妙的苦,战争也干不掉》)
百千年来的中国,文人墨客觥筹交错。英国文人也如此。狄更斯在12岁时,就知道走进酒吧,点上上好的艾尔酒;伦敦籍诗人济慈写过“快活的原野或苍苔深深的酒肆,胜过美人鱼”的诗句;莎翁的戏里,酒也是最大的龙套,《亨利四世》里的大胡子福斯塔夫从未清醒,《哈姆雷特》中的克劳狄斯堪称酒神。
酒发酵了文人的灵感,也见证了*权的更替,要不然维多利亚女王也不会说:
神啊,请赐予我的人民大桶大桶的啤酒吧!管它便宜还是昂贵,只要是啤酒就好!让革命去死吧!
但在没有秩序的年代,酒精真正给伦敦带来的是贫穷、暴力和脏乱,和无数的自我麻痹。16世纪伦敦强制关闭了家艾尔酒肆。
工业革命让伦敦的酒精终究显得不一样。年一位德国亲王参观伦敦巴克莱啤酒厂,称赞那些靠蒸汽引擎驱动的啤酒厂,比教堂还高,在那上面可以看到整座城的风景。它们是19世纪伦敦的地标。
城市新贵总是簇拥新技术,比起烟的消遣作用,酒在伦敦承担了更多社交角色。而什么人最需要社交,那便是拼命挤进更高阶层的新中产。
中国人吃饭谈生意,但英国人喝酒,只唠家常。全英上下5万家酒吧,拥挤胜过北京地铁,吵闹声大过菜市场,确实也不是谈生意的好地方。数百年前酒肆就已经是好朋友碰头的唯一去处,现在是姑娘们发掘金融男的好地方。
酒让闷而不语的英国人,变得自由奔放。甜食撑大的肚子让人与人的距离增加,酒精则缩短了这个距离。中国如此强悍的劝酒文化,也敌不过英国人下班就喝酒的惯例,大数据证明英国人是全世界最爱喝酒的民族。
酒支撑着的大多数,是英国哪怕脱欧,也不会即可消沉的幕后力量,是照亮这座城里,世界最多数戏剧舞台的创意灵感。
酒让伦敦曾经充满暴力犯罪,如今又让它不可超越。
幸好英伦范儿当道的中国,没学会英国人抽烟喝酒的毛病,倒是越来越多中青年妇女喜欢喝英式下午茶。下午茶已经和品酒、健身一起,成为新中产互相辨认身份的三大密码。
17世纪,英国内战结束,债台高筑、*权不稳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迎娶葡萄牙公主,时髦嫁妆贵重的茶叶,成为英国贵族的新宠。天朝人民惨遭鸦片战争之时,英国贵族贝德芙公爵夫人想出下午茶这一招,以打发时间。蛋糕奶油加红茶,经过维多利亚女王的加持,在贵族中就这么火了。
这个不产茶的小岛,不断在东南亚殖民地培养大批奴隶种植茶叶,早期的红茶广告都是这种画风:光鲜的白人,精致的瓷器,喷香的红茶,一边是站着侍奉的印度仆人。
茶叶贸易的建立,让饮茶慢慢变成一种大众风俗,也变成了稳赚的买卖。一边是英国人平均每天喝掉1亿多杯茶,一边是高档如丽兹酒店,把原来工人阶级喝的HighTa,作为吸引外国游客的招牌。
咖啡是提神的,可真正的贵族不需要提神。喝茶的清闲,证明自己无需为生计奔波。所以真正的下午茶,依旧还是有钱有闲人的社交方式,是英国人骨子里对贵族传统的沿袭。
英国人没有喝茶修行的觉悟。普通的,喝茶间隙嘘寒问暖;高级的,就是身份和阶层的象征。供应下午茶的酒店和音乐厅一样,坐满衣着精致、稍微上年纪的男男女女。而更多普通人或者说年轻人的下午茶,不过是星巴克的一杯拿铁,只有在特殊场合,比如生日、婚宴、babyshowr上,才有下午茶。
一起喝茶的,总比一起喝酒的交情要浅一些。没人知道自己酒后会出什么乱子,但喝茶一定是正襟危坐,连倒个茶,都是两手一起上。就如一起满嘴油吃小龙虾的,关系肯定很铁,但互相端茶的,嘴上一定是恭维。
孔乙己为什么站着穿长衫,英国人就为什么喝茶。
伦敦在外人面前,是等同于贵族的城市。可只有与之相处,才知道它多么真实。
大笨钟之下,女王家的狗和胡同里的猫,都有自己的24小时。
它的犄角旮旯,它的光鲜自恋,全都清清楚楚。
本文所有图片,都是呈子在伦敦街头亲拍,还有好多都没贴上来。
它们都将被印成明信片。
只要你右手转发,并附上简短转发语,把截图发到后台,圣诞降临之时,左手就可能会收到一套英伦明信片哟~~~
不过,当然是给转发语颜值最高的小伙伴。
不要想通过赞赏来贿赂我。。。HAIHAIHAI~~~
米字橙
以英伦岛国之非同寻常为城市中的自己充值
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