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明中晚期瓷器质量退化,但弘治鱼纹的艺术力 [复制链接]

1#

白地矾红彩鱼纹盘

明成化时期游禽纹大量出现。莲池鸳鸯纹样宋元已见,明宣德存世品仅见西藏萨迦寺藏品。近些年景德镇珠山明官窑遗址也有出土。成化朝同类作品见有高足碗、碗、盘等,此时的图案布局散淡,莲花一丛一朵,鸳鸯无论在游在飞,稚拙可爱,游不似游,飞不似飞,水上水下都在刻意表现;当一个图案成为传统之时,一般总在退化,似乎成为一个铁律。

琺花孔雀纹罐

青花孔雀牡丹图梅瓶

紧随成化之后的弘治朝,最为突出的变化是鱼纹。弘治帝一生节俭,远离声色,仅一位皇后,不续妃嫔,为明朝少见。弘治之父成化、之子正德皆为昏君,有学者认为明朝中叶有弘治是明朝的大幸。弘治帝励精图治,天下小康,惜弘治在位仅十八年,享年三十六。

斗彩花鸟团花杯

斗彩海马纹天字罐

弘治瓷器制做节俭,摆脱了成化之矫情,官窑数次停烧,显然节俭的弘治帝对此不热衷,故弘治瓷器特征不明显,旧时有“成弘不分”之说。而弘治鱼纹明显有别于其它朝代,在明朝独树一帜,特点十足。故宫博物院藏弘治矾红彩鱼纹盘,外饰四鱼,首尾相顾,盘心精心绘一鱼,白地红鱼,煞是醒目,鱼身扭动有力,尾鳍略微上扬,胸鳍张开,做划水状,仍呈现游水姿态,生动之极。再看日本户栗美术馆的弘治款矾红鱼纹碗,故宫博物院藏青花红彩鱼纹高足碗,鱼纹画法与前例如出一辙,鱼尾飘扬如旗,鱼目圆睁如珠,画工将鱼之摆动夸大至不可能,反倒显出一种艺术的可能,这就是弘治鱼纹独到之处。弘治鱼纹的艺术力度在明清两代无人企及。

青花花鸟纹扁瓶

青花三羊开泰纹仰钟碗

明朝至嘉靖开始步入晚期,尽管离明亡还有一个多世纪,明朝颓势已定。颓势之象从瓷器质量上露出端倪。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瓷器粗率,器形与纹饰与明初之永、宣,明中之成、弘不可同日而语,连毗邻的正德瓷器亦有精细之作,但从嘉靖开始,瓷器生产质量明显下降,除极少数作品,大都不尽人意。

青花双凤纹葵瓣式洗

五彩花鸟纹葫芦瓶

青花桃树鹦鹉纹盘

纹样也是这样,传统的纹样有退步无进步,新创纹样有新意无惊奇,晚明的瓷器与晚明的国势一样,完全呈现一副维持景象。

文章节选自《紫禁城》年8月刊,马未都《雉飞鹿过芳草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