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企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家老师点评201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空 [复制链接]

1#
昆明治疗白癜风医院

名家老师点评2014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题:空谷


2014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话说看到今年“空谷”的高考作文题,也是一阵眩晕,10分钟没理出一个头绪来,本来还以为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题应该是最难的,新浪微博友票选出来的最奇葩、最让人不知所云的题目则属于安徽卷——剧本修改谁说了算。编剧@李亚玲认为出题者“不负近乎玩笑”,普通学生无渠道了解编剧行业的生态;支持者则认为高考作文不拘泥于材料,这题考的是团队如何协作,跟编剧行业可以完全无关。  如果论好题目,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选中的是天津卷“假如有一款智慧芯片”的题目。他认为这个话题开放、有水平,能够体现出不同考生的功力和境界。考生慢慢琢磨,找到思路再作答,一个小时之内,考生是写了几句莫名其妙的话,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还是流畅地把问题思考清楚,其功力和水平就在这之间很好地区分开了。  海都讯今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难不难?怎么写才能得高分?昨日上午的语文学科考试一结束,作文题目就在络上传开了。昨日,海都报特别邀请了几位老师名家,共同探讨2014年福建省的高考作文。老师们普遍认为“空谷”的题目有一定的倾向性,多数考生会往“战胜困难”的方向写。华侨大学客座教授、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建民关于题目题目平实,但仍有思考发挥的空间  :对于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几位感觉如何?  王立根(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著名特级教师):这个题目非常平实,但仍留有思考的空间。“空谷是什么,大概是一中人生旅途中的障碍,或者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问题或困难。那你的态度是什么,一种就是悬崖,深不可测、很危险,另一种是栈道或者桥梁,代表乐观的态度。当然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写,比如认为悬崖也不错,悬崖也可以观赏,也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但总体来看,多数考生写的都是‘战胜困难’。”  陈希我(著名作家):今年作文题的倾向性太明显,明显就是让学生搭桥,但好的作文题需要多向性,应该让学生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悬崖和桥梁栈道,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我觉得这个题目出得有点问题。”  李建民(华侨大学客座教授、泉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我看到题目,首先想到这是由一个视点引开的两个思维的问题,这个视点就是“空谷”,站的角度不同,想到的结果自然不一样。题目提供的意象是比较明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写作起来难度不会很大。但要想出彩,可能就没那么容易了。尤其是现在高考作文的训练模式和应试方法相对固定,学生可能会被限制在框框里。不过从另一方面讲,学生也不容易跑题。  卢燕(泉州七中高级教师、课程发展中心主任):看到这个题目,我一开始也是没什么思路。因为从我个人经验来说,“空谷”是比较抽象的,到底是指“空寂”还是“空旷”?提到空谷是否只能想到“悬崖”或“栈道桥梁”?但仔细想想,这些未必就是单一的选择,只要兼顾到“空谷”、“悬崖”、“栈道桥梁”三个关键词的内在逻辑关系,能够自圆其说,都是符合题意的。换句话说,题目虽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给考生的发挥空间还是很大的。  廖延杜(城东中学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这个作文题其实在我们的料想之中,材料作文,而且是短材料。这样的材料给出的信息并不庞杂,对考生审题不会有太多的干扰。我们在平时训练中,就多次指导学生从材料中找到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所在,比如这次的材料,为什么会“提到空谷,有的人会想到悬崖,有的人想到栈道桥梁”?找出其共同点切入写作,应该来说是相对安全的。关于写作能自圆其说,入时入史结合则更好  :络上不少人吐槽说提到空谷首先想到的是“幽兰”,感觉题目有点虚,不知从何下手。你们的看法呢?这类题目该怎么写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卢燕:我稍微了解了一下,很多人对这个作文题的第一反应是写乐观与悲观的心态,在面对困难或危机时所采取的一种态度。这样写其实也未尝不可,但就怕学生出现套题现象,抛开材料大谈乐观与悲观,结果就比较一般了,很难出新意。  我也参加过高考作文评卷,还是比较人性化的。先是会抽出一些样卷,根据这些样卷的写作情况来制定评分标准,所以考生不必过于担心。即便立意不是很有深度,只要扣紧题目进行阐述,完整呈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就可以。  廖延杜:审题和立意本来就是两回事,基本的审题正确,由此升华出来的立意可以很多。比如卢老师所说的写心态,算是比较稳妥的写法。每个人的人生处境不一样,面对空谷时所联想到的自然也不一样,学生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可以。  当然,想写好文章,要尽量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比如我们所说的“困境”,最好能结合现实情况,可以是现在读书的困境、文化的困境等,这就是所谓的“入时”,是比较受评卷老师认可的。  李建民:“空谷”应该有隐藏的意义,指代“困难”、“困境”,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我前面说了,这也是一个“视点”,如果在谷底,看到的就是悬崖,想到攀登;如果是在山顶,就会想到栈道桥梁。  两位老师说到“入时”,我觉得还应该入史,有一个成语叫“空谷足音”,源于《庄子·徐无*》中“夫逃虚空者……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人逃亡在空寂的山谷中,许久后突然听到人的脚步声非常高兴。从这则材料是不是也可以联想到庄子的这句话,加以引用和引申,应该会更出彩。 上一页1234下一页显示全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