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东汉末年,汉室已是风雨飘摇,群雄逐鹿中原。当时最具实力夺取帝位的,非曹操莫属。曹操此人军事才能卓绝,加上有着过人的雄心和抱负,一心要踏平阻碍,重建基业。
可惜天不遂人愿,曹操也有自己的软肋——儿子。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却很难做一个称职的父亲,曹操一生最牵肠挂肚的,也许就是儿子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了。
一、曹操儿子先后夭折,继承人悬空未定
曹操的长子曹昂很早便夭折,可以说是让他最有希望的儿子就这样无故早逝,曹操一时难以接受。曹昂生前表现出的聪慧和勤奋让曹操对他寄予厚望,以为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托付大任的儿子。
哪知命运弄人,还未等曹昂长大成人,这棵希望的嫩芽就这样被无情摧折,曹操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痛苦和彷徨。作为一个功成名就的中年男子,曹操必须强颜欢笑,继续襄助汉室。然而儿子的离世在他心中了一处无法填补的空洞,挥之不去的阴影时时笼罩心头。
好在,小儿子曹冲从小就表现出聪慧过人的头脑,曹操再次燃起希望,甚至有心把承前启后的大任,托付给这个想象力丰富、反应敏捷的儿子。
曹冲记忆力惊人,可以完整记住父亲讲给他的课文,更擅长聆听他人谈话后提出精妙见解,让曹操看到他日后成为栋梁之材的可能。
然而,冷酷的现实再一次给了曹操沉重的打击——不出十年,曹冲也染病去世,曹操的心中又一次被塞满了失望和无奈。儿子带给他的希望转瞬即逝,接踵而至的打击让他也渐感人生无常。
二、曹丕嫉妒弟弟文采,与曹植明争暗斗
魏王继承人悬而未决,曹操的三个儿子曹丕、曹彰和曹植开始明争暗斗。其中,曹丕和曹植两人势力最大,成为了曹操心目中最有可能的人选。
曹丕生性稳重内敛,善于观察他人心思,又有司马懿这样军师辅佐,渐渐在政治手腕上占了上风。曹植性格更为张扬不羁,他不喜政务,只想放浪形骸,以文会友。可惜,他的文采却是曹魏一绝,深得曹操喜爱。于是,曹丕对曹植这位弟弟既忌惮他的才华,又嫉妒父亲的宠爱,心中五味杂陈。
曹丕内敛稳重,政治手腕高超,这原本都是皇帝应具备的品质。然而他始终无法忽视,父亲似乎更看重文学方面的才华,对俊逸不拘一格的曹植有着难以企及的偏爱。曹丕勤勉用功,才华却远不如曹植张弛有度、知音独运。父亲的偏爱时时提醒着曹丕,自己有可能失去应许之位,这令他极为焦虑和不安。
于是在角逐世子之位的过程中,曹丕时刻提防着曹植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他明里示好结交,暗地里却与自己的支持者设置种种障碍打压曹植。曹植性格直来直往,并不善于政治上的明哲保身,渐渐在这场竞争中处于下风。他能倚仗的,只有那仿佛天赋的出众文采,和父亲的偏爱喜欢。
三、曹丕登基后设局陷害,命令曹植作牛诗
公元年,魏文帝曹丕继位,任命曹植为博士。原本,曹植以为弟弟登基,自己便可以高枕无忧,尽情发挥文学才华。哪知,皇帝的位子让曹丕的嫉妒与猜忌成倍增长。为了牢牢掌控大权,巩固地位,曹丕决心要除去这个心腹大患。
曹丕继位后,一反往日的温文尔雅,变得极度猜忌和令人捉摸不透。原本朝堂上大臣们已经默认曹丕就是太子,曹植也并无反对之意。然而登基之后,曹丕内心的不安全感丝毫未减,反而日益膨胀。
他时时刻刻提防着曹植和支持者们会借机造反,夺去自己辛苦坐稳的皇位。稍有风吹草动就要加以镇压,朝堂上弥漫着不安定的气息。大臣们也看在眼里,却不便直言劝谏,生怕招来杀身之祸。
某日,曹植与朋友们聚会畅饮,酒过三巡,几人谈起国事,言语越发不受约束。曹丕早已在曹植身边布下眼线,这些言论很快传到了他耳中。曹植性格不拘小节,酒过三巡便开始坦诚己见,批评朝政失误。曹丕立即命左右军官前去拘捕曹植和他的党羽们。
其实,曹植的批评并无恶意,只是酒后吐真言,想为朝政献计献策。可惜醉里不知淫欲害,这些言论成了曹丕除去他的罪证。曹丕终于等到除去弟弟这个心腹大患的机会,决心要好好打击警告这个隐患。
四、曹植面临逼迫,吟出脍炙人口的名篇
兄弟阋墙本是曹操不愿看到的局面。在母亲苦苦哀求下,曹丕没有置曹植于死地,只是利用这个机会设局整治这个心腹大患。
当曹植被押到曹丕面前时,曹丕指着墙上画的两头互相争斗的牛,命令道:“我可饶你一死,只要你能百步之内,用这个画为题做一首诗,且不得出现‘牛’字和‘死’字,也不能再现两牛相争的场面。”
曹丕的用意昭然若揭,这简直是故意为难。要在如此苛刻的限制下作诗,无异于对曹植的文采能力的挑战和侮辱。曹植面对这无理的逼迫,心中充满了不甘和痛苦。他咬牙缓步走动,在众目睽睽下,对一脸得意的曹丕吟诵出了脍炙人口的《香炉诗》/p>
“两肉齐道行,头上戴横骨。行至凼士头,峍起相唐突。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泄。”
简简单单八句诗,既达成了曹丕提出的苛刻要求,又义蕴丰茂,字字珠玑。曹丕听后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居然有如此精湛的诗才!后悔自己刚才的举动未免太过轻率,一时语塞无话。
曹植面对逼迫,心中五味杂陈,既有激烈的不甘,也潸然神伤。他本不想与兄长生分歧,更不愿这场权力争夺玷污了手足之情。可身陷囹圄,面对命令的曹植不得不挺身而出,以诗词抒发这份难言的心酸。香炉诗一出,言简意赅地表达出了那份隐忍与不屈,既显露出自己的文采,又呼吁兄长宽恕。
五、曹丕追悔莫及,兄弟关系得以修复
眼看曹丕难堪无言,曹植心中却五味杂陈:他对自己的诗力自信满满,但哥哥对自己的刁难让他感到无比伤心。两人同是曹操嫡出骨肉,却被权势置于如此尴尬境地,让他怅然若失。
也许是看出弟弟的难过,又或者难掩内心的羞愧,曹丕再次开口:“那么你再以兄弟情谊为题,七步诗作,为兄长赎罪。”曹植长叹一声,缓步行至第七步,吟道/p>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句诗一出,曹丕听后难以自持,泪水夺眶而出。作为兄长,自己不应刁难弟弟,更不应让权力驱使自己无视骨肉手足之情。当日曹丕追悔莫及,向母亲认错,重新宽恕了曹植的忤逆之举。
曹丕登基后确实被权力冲昏了头脑,见识过曹植的诗力后,他这才意识到刚才的所作所为有多么欠考虑。
曹植身为手足,本不应遭此折磨。相煎何太急的这句诗,更是点醒了他要珍视骨肉之情。当即追悔莫及,立誓日后要修复和曹植的关系,不再让权力蒙蔽亲情。
为了平息这场乱子,又念及同胞之情,曹丕最后只是削去了曹植的官职爵位,让他无力再造反。曹植从此过上了的生活,尽情笔耕不羁地生活,终成大家,留下千古绝唱。而曹丕后来亦能悬崖勒马,重新审视作为君王的作为,两人的关系也得以和解。
六、结语
当权者想方设法排除异己,互相猜忌算计,也许是古今中外君主的共同弱点。但最终,亲情始终战胜权势欲望,让曹氏兄弟化干戈为玉帛。这场风波以曹植的完胜告终,也让后人见证了一个文学大家的诗情画意和抒情能力。
曹丕设局逼迫曹植作诗,其用心颇可诟病,但也让曹植的文采绽放光彩,留下千古绝唱。兄弟阋墙终究难填,唯有博大胸怀才能化解命运的残酷试炼。
曹丕激发出曹植的诗情与抒发,也让自己认识到权力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作为一个君王,更需要宽广的胸怀来包容来龙去脉。
虽然这场风波以曹植的完胜告终,但双方都从中汲取教训,找到了继续前行的勇气和智慧。血浓于水的兄弟之情最终战胜了暂时的猜忌,两人重新建立起相互尊重与理解的关系。这也成为日后曹魏国家能够大一统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