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三斤谈娱乐
在那一刻,我了解到为什么狐狸看见我们的时候终会跑开他们早就知道,我们不能真正成为朋友我应该向它解释清楚,还是回家等着?我把爱和占有搞混了----《狐狸与我》
01、重温该片,我看到了故事背后的现实教育意义
初次观看这个影片我就被片中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了,以至于没有仔细体会影片的含义,觉得这只是一个讲述人与小动物相处的儿童故事。
直到我再次打开影片,细细回味才明白导演想要呈现给我们的终究不是一个简单冒险,而是一个关于“爱与占有”的故事。
影片不仅充满了童真童趣,也充满了寓意与哲理,是一部值得家长与孩子共同观看、共同思考的经典电影。
《狐狸与我》是由法国著名导演吕克·雅盖执导的一部家庭冒险电影,该导演还执导过《帝企鹅日记》,并以此获得了第7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
《狐狸与我》改编自著名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经典文学名作《小王子》,讲述了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发现了一只美丽的小狐狸,并想要驯服它成为自己的朋友,到最后明白无法将属于大自然的小狐狸圈养,最终将其放归大自然的故事。
我看完后,不禁感叹这部电影的教育意义:
其一是孩子能否正确认识“爱与占有”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二家长是否常以爱的名义忽视孩子的真正需求,关心则乱,导致一种情感绑架,进而占据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因此,我就着电影主旋律的“爱与占有”,来解密亲密关系中的陷阱。
02、爱与占有的界限被模糊,导致亲密关系中双方的疏离与不解
心理学有一个名词,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也听过,叫做“占有欲”。什么叫做占有欲呢?其指的是人们在面对自己喜爱的东西时,有一种极度珍惜的态度,并且不愿意别人触碰这种东西,一旦别人触碰心理上就会感到不适。
电影中小女孩面对小狐狸就表现出了这种占有欲,从她在草原上发现一只可爱的小狐狸,产生的第一意识就是想要驯服它,到给它栓上绳子、带上项圈,让它成为自己的宠物。小女孩的做法是对的吗?她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她爱这只小狐狸,想和它成为朋友,给它更好的生存环境,但却违背了大自然生存的法则。
泰戈尔曾指出:爱不是占有,也不是被占有,爱只在爱中满足。影片中的小女孩混淆了“爱与占有”的界限,这也是电影传达出的第一个理念,因为没分清“爱”与“占有欲”,让女孩和小狐狸从朋友到彼此逐渐疏远。
小孩子常常会有占有欲,比如自己喜欢的玩具,不肯分享给别人;又譬如在看到父母和其他孩子一起玩时,就会“吃醋”;又或是反对父母生二胎,怕自己的爱会减半。
在我看来,这也是占有欲,而更深层次是孩子心中的“不安全感”。所以正确认识占有欲,消除“不安全感”才是家长要重视的事情。
03、狐狸与女孩的关系,恰恰是中国式“万事操心”父母与“叛逆”孩子间的关系
从心理学角度讲,控制欲指的是对人或事情有绝对支配的欲望,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也不允许被支配人违背。而这一点反映到父母身上便是对孩子的绝对支配和控制,孩子要去做什么由父母决定、爱好也由父母安排,这时候父母仿佛变成了片中的小女孩,而孩子变成了小狐狸。
电影中有两个充满哲理性的情节,首先是小女孩与小狐狸相互陪伴、一起玩耍,而当她想为它戴上项圈时,小狐狸逃跑了;第二个情节小狐狸跑到女孩家里来玩,女孩将它带入房间,而密闭的环境让小狐狸感到非常难受,横冲直撞中竟打破了窗户跌了下去,摔得全身是血。
简言之,你的爱于我是一种伤害。投射到父母身上,父母总是觉得我这样是为了你好,为什么你就不明白呢?而孩子只是像狐狸一样心心念念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然。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给孩子报名大量的课外补习班、特长班,却不去探究孩子真正的爱好和特长。
在前一阵特别火的《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宋倩就是一个这样的家长。孩子心心念念想考南京大学的天文系,而母亲却一心只让她报考清北,还亲手砸烂了她的航空模型,最后引向英子“跳海”的结局。
在我看来,家长过于操心的控制,反而会对孩子产生“负效应”。如此一来,孩子只能像片中的小狐狸一样,摔得遍体鳞伤。“望子*,望女成凤”是大部分中国父母的内心写照,但“包围式”的控制教育有害无利。
因此,摆脱控制欲,与孩子交流学会利用“南风效应”显得更加重要。
04、结合影片故事和生活经验,谈谈父母应该如何利用“南风效应”,实现与孩子更温暖地交流
那什么是“南风效应”呢?
“南风效应”来自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一则寓言:
讲的是南风和北风比赛谁可以脱掉人们身上大衣的故事。北风寒冷刺骨,一阵呼号,而严寒不但没使人们脱下大衣,反而使人们将大衣裹得更紧,而南风为人们带来温暖,人们便纷纷脱下了大衣。
这个寓言告诉我们教育孩子要像南风而不是北风:像“北风”一样对待孩子,严厉的斥责和过度的控制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将自己的硬壳包裹得越来越紧;像南风一样,方能吹开雾霾,让孩子敞开胸怀,去拥抱父母。
无论任何人,都一定不会喜欢严厉、命令的语气,更别说孩子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去做一件事,夸奖、鼓励孩子,他们往往乐于做这件事。“南风效应”不仅仅可以用在教育孩子方面,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同样适用,同事之间、乃至伴侣之间。
一句“你可以,你很好”,也许只有短短几个字,但却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大人喜欢听到赞美与夸奖,更何况小孩子简单的思维。那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有这两个具体的方法:
第一,适当放手,给孩子创造自由翱翔的空间
影片中,小女孩选择了放手,不管她对小狐狸有着怎样的不舍与怜爱,她最终明白,小狐狸是属于大森林的。在绿色的草原上,小女孩远远的看着小狐狸,不去接触、不去靠近,也许心有戚戚,但最终明白了“爱”的意义。
自此,狐狸和女孩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这也照应了本片的主题,爱不是控制,也不是占有,而是放手。小狐狸回到大自然才能真正的学会生存,雏鹰离开鸟巢才会学会翱翔。大自然的道理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什么叫做真正的爱,绑在身边衣食无忧并不是爱,俗话说“关心则乱”,真正的爱是学会“割舍”和“放手”。
龙应台在《目送》中曾说过: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往往从孩子的出生,父母就要去担心能不能买到学区房;孩子慢慢长大,担心他们能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再到子女的择业、求偶,父母可谓操碎了心。从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到跑完一场人生马拉松,一代又一代的人在这条跑道上接力。父母终会目送孩子走上他们的人生正轨,适当的放手,这就是龙应台说的“不必追”。
第二,给孩子创造独立自主的机会,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
前面我们已经详细述说了过度“控制欲”会带来的后果,以及适当放手的好处。那具体反应在生活当中,家长要做的不是全方面的关心和照顾,而是给孩子创造受锻炼的机会。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就够了,因此忽略了其他方面的锻炼。殊不知,学习成绩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小方面,而生活能力却是重中之重。
根据哈佛大学和《健康时报》的共同研究表明,做家务这件家长觉得可有可无的小事,往往会影响孩子一生。
家长的这种忽视往往到孩子上大学时才会反应出来,大学时期由于没有了父母的照料和监管,没有自主能力的孩子常会遭遇成绩一落千丈、生活邋遢无序的“人生滑铁卢”。
所以,从小锻炼孩子生活能力。首先从一件家务、一次帮忙做起,崔永华教授曾说:交给孩子一项家务,实际也是让他们承担起一份责任。
写在最后:
《狐狸与我》是一部充满爱与教育的影片,适合家长和孩子在周末共同观看,电影中充满灵性的小狐狸和活泼可爱的小女孩,还有优美动人、如诗一般的自然风光,都给观影者带来了极致的美的享受。
一部简单温馨的电影也教会了我们很多亲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希望在看完本片你也多了些爱与温柔。